美文网首页读书简书电影
从岩井美学感知日本审美

从岩井美学感知日本审美

作者: 文屿川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20:56 被阅读197次

    初识《情书》,是在一个如落日黄昏般的午后,我一个人在寝室看电影,戴着耳机,阳台的窗帷被风吹起。渡边博子在雪地里那一句大声的呼唤——“お元気ですか?”(你好吗?)响彻在山谷。那个午后,只余一抹熹微的光亮,钱塘江边静谧安然又深邃沉默。五年后的我回想起这一幕,仍然觉得,学会日语,学会用一种更贴切的视角去了解日本故事,去感知日本文化,真是一件幸事。

    岩井俊二所创造的美学,始终涌动着培植在日本人心中的特有情怀,他善于在平淡醇和的叙事中品味人性的善恶,他的电影、小说、绘本和音乐创作中,充盈着日式的审美,其间的自然观、价值观伴随着特有的审美表达,至臻至纯,浑然天成。

    从1995年《情书》到近年《梦的花嫁》,历经二十余年,他的作品里,关于青春、关乎女性的那种清丽动人、细腻温婉贯穿始末,情怀未变。我爱前者的纯挚天真、温情款款,也欣赏后者的灵动跳脱、荒诞不经。在这种结合了日本传统审美和现代表现手法的“岩井美学”中,日本的审美意境跃然眼前。

    在《燕尾蝶》中,一只凤蝶奋力挣扎,意图振翅飞翔的简短描写,是主人公凤蝶渴望脱离内心桎梏、勇敢前行的隐喻;《情书》里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落,是渡边博子对亡故的未婚夫藤井树的哀悼和感怀,和心灵的天真和纯净;《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有大片葱郁的稻田,这些成势的青色风景张弛着青春的不安和欲望,涌动着风云和哀恸。这些自然美的表达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象征点缀在岩井俊二的小说中,风格不一,寓意也不一而足。在岩井俊二的小说和电影中,这些自然的风物不仅体现出一种向往自然、融身于自然、在自然中重生的审美意趣,更是奠定了作品的基调,衬映出人物性格和情感升华。山川树木,虫鱼鸟兽,在日本人的观念里,人与自然唇齿相依,交织相融。从姓氏到地名,从服饰到家居,日本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对自然的尊崇、敬畏和依恋,自然美成为所有日本文化形态的美的原型、日本美学的基础。

    纵观岩井俊二的现实主义小说,无不静静流淌着一种哀伤,不管是诉说美好温情的《情书》,还是冷静叙事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梦的花嫁》,都在简洁平和的文字中浸透着隐忍待发的哀伤和悲悯。在文字塑造的空间里,即使在本应温暖如橙的画面中也有一股清冷的蓝,幽幽颤颤,特别是后者,好似在潆泓清澜的冷泉中沐浴,袭人心魄。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灾害频发,长期封闭下的民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悲观气质。雪山、温泉、岛屿等美丽的自然风物被地震、海啸、台风摧毁侵蚀,逐渐铸成了日本人纤细敏感的性格特征和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思想观念。这种“物哀”的观念根植于初,影响着日本人的思维特征,成为了民族心理的一部分。相比于单刀直入、盛世繁华的美,他们更容易感知稍纵即逝、朦胧忧愁的美,他们在赞叹的同时也哀婉,享受这绚丽带来的喜悦也享受凋零带来的哀伤。如樱花,如烟火,如饱含了季节感的俳句和料理,无不在背后深知“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用诗意的语言解剖人性是岩井俊二一以贯之的表现手法。他对人物的心理着墨不多,更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连同环境渲染,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整体感知。《梦的花嫁》表现了女性的成长和蜕变,在这个化茧成蝶的疼痛中,他塑造了一些荒诞又真实的人物形象。如七海的丈夫铁也,有着恋母情结,其母设计外遇将七海逐出家门也不为所动;安室总在危急关头解救七海,但只止步于雇佣与合作的关系,神秘莫测;真白散尽积蓄,编织谎言,只求得七海在她临死前的陪伴。“晨霜攀黛瓦,抖落霜,冷了茶”,他用一种含蓄幽深的笔致,像读者展示出各种或高尚或卑劣的人性,没有批判和嘲讽,只有冷静和平和,这样的行文方式就像法医解剖般,刺入肌理,透入骨髓。日本的审美区别于欧美的炽热奔放,它是含蓄隽永、暧昧模糊的,这也正是日本的幽玄观念。

    人生一生酒一升、あるかと思えばもう空か。大意为:人生正如酒一升,觉其有余方已空。这样的伤逝和清冷的禅意是我对岩井俊二最纯粹的感知。

    从岩井美学感知日本审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岩井美学感知日本审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fo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