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城市故事
《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

作者: 低调的城主 | 来源:发表于2019-11-25 19:11 被阅读0次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大秦帝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时就当一句口头禅式的说说,但突然发现其实这句话,应该才是大秦帝国崛起的点睛之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小到一个班级和一个家庭,一定是需要有一种文化和精神去支撑,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方它可以称之为“国歌”,“班歌”再到所谓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这是一个民族发展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文臣武将各有其道。即便是打仗也一定有兵法可言,若没有一个凝聚的核心,那么只能称之为一盘散沙,

《大秦帝国》观后感

其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秦帝国的崛起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便是商鞅变法,从上到下彻底颠覆当年的统治阶级观念,自古以来变法都是流血的变革,当然变法的厉害支出一在于法制体系的完整,而最重要的一点却在于推广与实施,商鞅以“徙木立信”来进行法治的第一步,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小事来实施法治基本呢,这和当时大秦一盘散沙,政府无信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的“人治”无非是靠人情关系,这和现在一个公司没有其制度相差无异。

所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切的主宰都掌握在和别人手里,恰似千百年之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在法治之立,恰好,立于人民,立于大众,这才有虎狼之师的出现。

《大秦帝国》观后感

自商鞅后又有两个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在秦惠文王期间,大抵很多国家的衰落都是从改朝换代开始的,一个好的君王能强盛一个国家,也可以断送一个国家,诸如顷襄王和秦庄襄王,赢驷的慧眼识珠,不拘一格和张仪一拍即合,恰如秦孝公和商鞅,张仪和公孙衍都是魏人,但却在秦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虽政见相反但不得不说也算战国的英雄人物,用公孙衍这一点是很多其他王者所不能之处,用魏人为大将去攻打魏国,且用人不疑,实在是王者风范,及时放到现在也一定是顶尖级领导,接下来变是又重用魏冉,而后又在一系列的政策下,从民间选拔出白起这样的战神,从此秦国独大。

《大秦帝国》观后感

自古便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次深深感怀,这句话意味深长,张仪,公孙衍本为魏人,却被弃之不用,张子又到楚国依然没能被发现,商鞅本也有心侍魏结果最终全部为秦国所有,而且成了秦国强大的关键人物,这又和三国的刘备,以及大汉的刘邦有些相似,自古帝王者不是打仗有多厉害,也不是自己有多少本事,而是在用人上是否有识人之眼,用人之心,容人之雅量当然还有调和矛盾的能力。

      还有,感叹我们的大秦祖先,生于大秦,荣耀大秦。做一个骄傲的大秦子民。

相关文章

  • 评分从8.9跌至6.3,《大秦赋》“扑”了?

    大秦帝国系列前几部分别为《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都有着不错的口碑,近期播出的《大秦...

  • 《大秦赋》观后感

    《大秦帝国》确实是一部国人必看的历史剧,前几部的顺序为《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

  • 《大秦帝国》观后感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大秦帝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时就当一句口头禅式的说说,但突然发现其实这句话,...

  • 《大秦帝国》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大秦帝国》第一部。本剧主要是反映卫商变法的过程。以秦献公战死少梁山为开端,以车裂商鞅为结尾,中间的过程...

  • 大秦帝国观后感

    1.成大事者必有大才相助,比如秦孝公之于商鞅,秦惠文王之于张仪。 2.任何改变都是痛苦的,商鞅变法推进困难,阻力重...

  • 《大秦帝国》观后感

    电视剧《大秦帝国》以其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悲壮的结局让人感慨万千。大秦帝国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公司在秦孝公接手时已经是...

  • 2019-11-21

    大秦帝国

  • 回顾2019:读书

    1 《大秦帝国四上》1.1-1.3 2 《大秦帝国四下》1.3-1.7 3 《大秦帝国五上》1.7-1.13 4 ...

  • 历史上赵姬是怎样的人?嫪毐凭什么征服太后?他们的孩子结局如何?

    近日,《大秦赋》热播,迎来一波历史热潮。众所周知,《大秦赋》是《大秦帝国》系列的最终章,《大秦帝国》系列一直保持着...

  • 今夜,我们只谈剧,不谈历史

    近来赋闲在家,恰逢《大秦帝国之崛起》上映,追历史剧乃我大爱。嫌更新得慢,遂回过头把《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帝国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秦帝国》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gj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