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给我的影响,其实不再是书本身,而在于它让我可以回到生活这么大的一个世界里去,让我向众生学习修行。所以如果用另一个视角来看,刘姥姥也许是菩萨,因为菩萨常常化身到人间去,大家都认不出来。
作者提出的这个经验,我称它为智慧,它并不是书本上读得到的,而是了解到人怎么处于富贵,怎么处于贫贱,当把贫贱和富贵看成一个平等的东西的时候,他反而有另外一种豁达。我觉得人生的圆满就是富贵与贫贱的对话,光是富贵、光是贫贱都是一种遗憾,因为少掉了一些东西。
我相信“最好的”其实是包含了自己探寻、摸索的过程,所以最怕的是停滞在一个麻木的状态,每天过重复、同质的生活。
《红楼梦》的作者有意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生命并没有绝对的好或绝对的不好。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其实他的生命力是很弱的,没有办法抵御太多的困难与危机。
可是我常常会觉得读书人读到的东西,是知识,不一定是智慧。智慧很奇怪,它不是靠读书就能读出来的,它是生命经验,它是对宇宙、自然一种本能的知觉、一种通达。所以我们说在印度的古代经典里,有很多人类的智慧。
这种平等只有当人与人之间有了一种情分以后,你才能看得到,不然就会算计,就会觉得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你给我几根破咸菜,太不公平了。平等并不是物质的价值,而是一种心思,贾家给刘姥姥的是珍贵的,刘姥姥给贾家的也是珍贵的,是两种不同的珍贵。
《红楼梦》真正要讲的东西是生命,就是任何一个生命都不应该被糟蹋。甚至连鲍二家的上吊,作者下笔的时候其实都有悲悯,他在写每一个命运是如何不自主地走到自己无法控制的悲剧去的。所以也许用一个读佛经的心情去读《红楼梦》,很多东西反而读通了。
《红楼梦》对我是个很大的提醒:其实任性里面往往有一个比较强的自我,有更多的真性情。后来我接触了很多喜欢艺术的年轻人,发现太周到、太理性的,会比较缺乏内在的真情;而那个有时候会喝醉、会失礼的孩子,反而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这真是一个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