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和文化心理-好妈妈成长团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682第764篇
咨询挑战本周2次,总845/58次
【阅读感悟】
今天在壹心理读书会,读到了周丽媛老师的这本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感觉讲的非常有道理,可能对大家很有帮助,所以摘录一部分分享出来。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营养已经不是让他吃什么用什么,最好的营养是父母的陪伴。但究竟怎样的“陪伴”才是正确的?是我坐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吃饭聊天陪你写作业,就够了吗?像我们平时心理教育所说的,两个人在一起要交流,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行,“有效的陪伴”需要建立在父母精神能量充足的情况下。
成人是意识主导的,孩子是心灵主导的。
当孩子周围的人如果心不在他这里,父母也好,老师也好,小伙伴也好,即使天天在一起,但他的内心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可能会出现一种内心的匮乏感。这种匮乏感会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体质不良、容易感冒;怕黑不愿意一个人睡觉;非常依赖妈妈,害怕周围的环境等。这些现代医学的症状或者心理学的症状都不是最终原因,最终原因是陪伴者的能量缺失。
这个能量来自哪里呢?如果储存能量的比作电池,所有父母都需要先检查一下自己在跟孩子相处时,是不是只剩下了一格电?是不是上班的时候已经把电给耗光了,回到家即使跟孩子呆在一起,但已经没有电力了?
当一个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电能时,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和我在一起时,是否是真的“在一起”。
如果他体验不到你真正的“在”,也许你陪着他却在刷手机,或者你没有刷手机但明显心不在焉,或者你也在关注着他但就是有掩不住的疲劳,那他内心就会产生不被爱的感觉,在长期的爱的匮乏下,他就只能用身体来提醒你,让你去注意他——不是瘦了就是胖了。要不就是,病了。
我们现代人非常注重“营养均衡”,但与孩子相处,应该给予他怎样的精神营养?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除了饮食的营养,干净的空气,健康的环境等,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与父母精神的链接。
越小的孩子,在个人意识还没有成形前,他们跟父母的关系联结越强。所以,当父母的精力充沛,孩子感受到的能量越强,也越利于他的成长,就好像父母是孩子的充电器一样。但问题是很多父母无法感受到自己“电力不足”了。
所以,对于父母而言,他不仅需要自己在陪伴过程中精力满满,而且也需要他们有丰富的感受力可以感受到他自己是否“电力满满”。当然,这可能在说同一件事,因为只有精力满满的人,才会有感受,只有以感受的模式对这个世界交流时,他才可能有生命力。
现在我们明白父母的精神充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敏锐的感受力又可以很好的支持精神充沛。
那父母究竟如何做,才能给自己充电,继而给孩子充足的精神电能呢?
第一,选择自己处于“对的”能量场。
感受力强的人应该会辩析到,有时我们的思想、欲望、情绪甚至感受不一定是我们自己的。
因为我们是处于一个共有的环境中,当你莫名其妙生气时,不一定是你在生气,可能是你周围的环境、人传递过来的,我们就只是把它抓住了,以为是自己的,然后启动自己的模式程序开始应对。
因为我们是用意识处理问题的,而意识无法觉察到外界传来的那部分信息,它只是简单地把它收下,然后认定是自己的。所以我们先得让自己的内心能够觉察到,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也就是澄清一下自己。
然后就可以辩识出这个愤怒不是我自己的,这个欲望也不是我自己的,我只是被卷了进去而已。这就有点像无线上网,染了病毒的人会通过网络自动被你下载到自己的身上,如果你没有安装防毒软件,当然就中招了。
我们为人父母者,更要每天检查带了多少病毒(负性情绪)回家去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件事情对我们的身心和思想都有影响,但我们对这件事的反应是可以由自己负责的,有效的辩识出非自己的情绪并将其隔离就像是给自己安装了防毒软件,这个软件就是第二点。
第二,培养自己的觉察力。
培养觉察力的方法很多,运用到生活中最普通的方法其实就是每天安静的静坐,短短10分钟就可以,静坐时如果有念头飞来飞去,也不必刻意干扰它,只是看着念头的自然来去;或者站在自然中,逐渐将眼神从眼前的花草逐渐向远方散去,随着视野的扩散,慢慢找到相对放松、安静、清晰自然的状态。
如果每天能留意一下自己,就能够把散乱在外的能量收回。像家里的东西一样,将物品归位,精神也一样需要归位。
而觉察力,就在这一次次归位中变得敏锐了,你自然就能觉察出属于自己和不属于自己的情绪,也自然觉察出自己的精神是否充沛。
第三,多多练习身体接触。
中国人是普遍抗压的,但持续的压力会导致麻木,而生命中的任何一个层次被压住,都会产生一些多余的能量,所以会使得我们爱就太爱,恨就太恨,学了精神分析可能就觉得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原生家庭。
当我们每天都在咬牙切齿的坚持中较劲时,身体也很容易生病。这样的人,如果别人想要拥抱他,他自然就会拒绝或逃避,如果这个“别人”是成人,那他会以为这个人不需要拥抱;如果这个“别人”是孩子,那孩子就会体验到不被爱。
一个人如果能多和自己的身体感受链接,那自然最好,如果已经处于麻木的状态,那可以先从练习身体接触开始,慢慢将感受找回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去主动的拥抱家人、拥抱自己的孩子。
第四,示弱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
生活的压力让很多女性变得越来越“硬”, 这个硬的确很好地支持了她们的生活,但也因为硬将一些本就可以滋养自己的东西流走了。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很好了,但实际上我们把那些“硬”放掉可能会更好,如果你把自己放低一点也就是去示弱一下,自然会有很多人想要去帮助你滋养你。
这些可以滋养我们的东西也许真的不需要自己多努力、或花多少钱,只需要接受就行了。
尤其对于母亲来说,当你柔弱下来的时候,你孩子的问题就会同步转化。你原来可能会想,我不能弱,我需要硬着才能照顾孩子;但当你弱下来的时候,你的孩子才可能强大起来,孩子会因为成长而来支持你,然后你希望他发展起来的那部分自然他就会了。
2021.1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