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随笔
昨日收到一条留言:“我也看了许多书,听了许多家庭教育讲座,有时候也是热血沸腾,想要有所改变,晚上想想路千条,早晨起来走老路,结果,大概率没有任何改变,在我们眼里,孩子依然是那样不听话,习惯很不好,我们还是习惯性的打骂责罚孩子,彼此关系紧张,内心也更焦虑,一切又都恢复常态化的冲突。这样下去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种状况多不多呢,我想估计占到调查样本的九成以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了,例如关注公号“陈老师家长汇”的家长有不少,通常在一些线下讲座时扫描添加了,但实际的打开率却很低,说明什么,许多父母常常是跟随着大家关注一下,但里面的内容压根就没有看过,甚至以为仅仅是关注,之后就没有再点开过,更不要谈把里面的内容分享给朋友或者自己认真思考,反思一下,这些都没有,那怎么会有改变呢。
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认真的读完每一篇文字,同时认真写下留言:“我每次都精心阅读你的每篇文章!专心从忠诚读者做起!”那么,这样的妈妈就一定会妥善的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因为她本身是好学的榜样,父母意识到可以作为孩子的榜样,这一点已经是改变的开始了。
请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汇是“改变的开始”,如果只有这种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改变也许会发生,也许不会,因为要改变一个人固有的思维,并且有行为的优化本身是一件难事,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些道理基本上都懂,最关键欠缺的就是如何去做?如何去坚持去做?
养成好习惯不轻松,必须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一个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合适的理念,更要靠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和反复训练来实现,绝不是讲一两句话,面谈一次就能解决。这是父母首先要有的一个认知,孩子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例如孩子拖拉作业,没有时间观念,有的父母是一直催促,结果养成依赖,父母不催孩子都不做了,在那里嬉戏,结果继续催,周而复始,坏习惯就被巩固住了。另一个孩子的父母一发现孩子有拖拉的苗头,就和孩子约定规则,给孩子一个闹钟,说明20分钟后来收作业本,不管有没有做完,都回收掉,第二天让孩子在老师那里受到没有完成作业的惩罚(也可事先和老师约定,这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老师配合做好约束工作),两次一来,孩子就会形成对时间的概念,接下来反复训练,孩子就会形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这是经过许多案例证实的好方法,姑且称之为“倒计时法”。
这种方法需要重复训练,才能养成习惯,一开始绝对不能松懈,严格执行规则,让孩子看到规则的力量。
很可惜,许多父母自己做不到遵守规则,开头有点热度,三两天后就忘记怎么办了,孩子怎么能养成好习惯呢。
习惯养成中的正面激励很重要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所以,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正向激励而非强制孩子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激励孩子,首先应该营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冷静地思考自身的问题,领悟父母的良苦用心,并学会积极努力地去学习。
由于孩子在习惯养成上的进步大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父母的激励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因此,我们不妨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激励目标逐步向孩子提出来。
过高的激励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做就会适得其反了。
习惯养成目标要具体化。
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如果你能为自己的习惯设定计划和目标,那么在习惯养成中,你就能不断的收获一种挑战自己的喜悦,从而增加自己对习惯养成的兴趣。
有一个习惯养成的六个阶段:
1、开头火热期(1-3天)
2、间接放缓期(4-10天)
3、过渡期(10-20天)
4、小幅反复期(7-21天)
5、逐步稳定期(21-30天)
6、自然而然期(30-60天以上)
很显然,许多人会在第四步止步,如果孩子能闯过第五步,恭喜你,孩子的好习惯已经养成了,为了让孩子的习惯养成明确奋斗进取的方向,家长最好能将激励目标具体化。为孩子树立可以感觉的习惯目标,让孩子不断有获得感,就会产生积极地激励效果。
比如,一个健身运动员为自己设定一个健身的大目标,然后为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分解到每天就是,每天坚持锻炼(慢跑20分钟、俯卧撑10个,仰卧起坐10个,)每天只用半小时来锻炼自己,一个月后给自己加时间加量,这个时候会感觉非常轻松,切不可一下吃个大胖子,上来跑一小时,我相信你累得第二天就会放弃的。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也是如此,坏习惯做逐步的减法,好习惯做一点一点的加法,孩子是可以看到目标实现的。
所以,养成习惯应该是有计划和有具体目标的,应该注意的:
1、计划要简单可行,符合实际
2、量力而行,按计划去做
正确的家庭教育,使孩子们具备良好的习惯,这必定会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父母都应充分认识并采取措施,切实抓好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大家都知道“习惯成自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成自然之前,需要父母在一开始付出心力,有时甚至是艰难的,用正面激励的方式,同时把习惯养成分解成若干细小的目标,循序渐进,经历必须的那六个过程,才能最终“习惯成自然”。
那些“坏习惯成自然”的孩子恰恰是父母在早期忽视养成习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这一点,以为轻轻松松的应付,可以给孩子带来好习惯,这个观念误导了太多人,往往坚持不了十天就疏于坚持,流于懒散,父母首先不能贯彻一开始的初心,那孩子就会偏离方向,以后纠正就会加倍付出了。
所以,读完这篇文字,你必须去做些什么,不能还是停留在理念阶段,只有开始做,才会渐渐发现等着孩子养成的好习惯还真不少,那就一件一件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