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教育处在一个黄金期,各种教育观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我们总是热衷于各种模式的学习,如今杜郎口模式、衡水模式似乎已死,提倡素质教育正在风口浪尖。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很多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被提出来的,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 在〈〈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30多年来,国民素质似乎并没有提高多少,甚至有下滑趋势。于是把原因最终锁定在教育上,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大学录取率,争取人人都能上大学,这样国民素质应当有所提高,事实上不但没有提高国民素质,反而造成了偌大的就业压力,最终把目标锁定在基础教育阶段。今天的基础教育似乎走的很艰难,每走一步都能引起不同群体间的意见。80后的教师,面对70、80后的家长,教育00后的学生,面对的是60后的爷爷奶奶。
70、80后的家长,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浓郁氛围中长大,即使自己的命运没有被改变,也对此深信不疑,将成绩至上的理念传染给孩子,进而演化为对孩子的要求。事实上不论哪个年代出生,只要站在家长的立场,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的高,能以学习为主。对老师的要求则是只要成绩带的好,就是好老师,哪怕这位老师人品一塌糊涂,倘若你带不出成绩,工作做得再好,也不会受到任何人以及社会的肯定,成绩定江山,于学生于老师来说是一样重要。其实,在80后的老师心中太明白应试教育的弊端了,除了成绩一无所长,太能理解不需要成绩时的迷茫。80后参加工作,更注重的是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曾记得那句话“80后是垮掉的一代”,事实证明80后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人们的看法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不变,应试教育就占有半壁稳定的江山。
近几年来,教师的地位不断下降,教育部门把学生的地位拔高到不可一世的地步,跟着涨起来的还有家长的理直气壮。教育部立了《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基本规定的大多是教师不能触犯的红线,而对于学生则是各种各样的保护法,以至于教师的生命葬送在学生手里比比皆是。教师越来越没有尊严,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教师现在都拿不起自己的戒尺,只要学生稍微有一点点错误,就唯教师是问,管的紧了说是不爱学生,管的松了,说是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一旦犯了错,则要求有效引导、启发、宽容,就是不能惩罚学生,学生肆无忌惮,跟着的还有家长的对教师的挑战。
家长既然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应该相信老师。首先对老师应该是理解,家长不是孩子,应该明白老师不是神,一方面看不起老师,努力打压,一方面又要求老师好好教书,不要亏待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一问三不知,就知道问老师孩子考了多少,考的好顶多一句话“老师,辛苦了!”考的不好,就来找老师的麻烦了,还扬言:孩子一年级能考90多分,怎么到了三年级就能考70分呢?肯定是你老师没好好交,你怎么就不明白随着事物的发展,孩子接受的事物又上了一个层次呢? 有的家长都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把作业做完,就坐不住了,然后拜托老师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你想想,连你都没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有什么理由对老师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呢?一个有耐心的家长,必然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家长,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恰恰是传承,不需要言说,你的行为举止孩子耳濡目染,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在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占据主导位置,一个问题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一群问题家长。
家长必须明白,要想成全学生的生命,必须成全教师的生命。只要教育岗位上,相信任何人都有足够的资格教育孩子。一个教师整天被各方面的力量打压,身心疲惫,精神萎靡不振,心理不健康,又怎么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教育的健康。所以,各界要树立教师的尊严,只有教师有尊严了,教育才有尊严,教育有尊严,学生就有尊严,学生有尊严,民族就有尊严,就有希望。家长、教师、社会各界都是学生一起的合作伙伴,学校教育还承担着教育家长的使命,家校合作必然能使教育焕然一新,能使孩子的教育健康成长,目前家庭教育是短板。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两大阵地。只有实现家校一致,信念一致,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搭起精彩的舞台,才能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017年10月12日
(365-47)教育现状谁之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