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逻辑学里有个笑话叫“真正的苏格兰人”,即有个苏格兰大哥早上喝咖啡看报纸,看到一则丑闻,立刻说这绝对不会发生在我们苏格兰,第二天发现就是苏格兰人搞的,立刻说肯定不是苏格兰本地人干的,外地人才这样,第三天发现就是苏格兰本地人祖孙三代都在苏格兰,于是立刻说“真正的苏格兰人绝对不会这样!”
国内很多社会新闻和社会舆论和这位苏格兰大哥挺像的,尤其是集中在华东某些省份,出事了基本就两种反映:
真正的XX人才不会这样。
不是我们市的/不是我们县的/不是我们村的/不是我们小区的!
2
“你要明白,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我还不知道。我不应该在黑暗中独自前行,去重新发明轮子,也许我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3
心寒的本质是什么?是我们对人性产生了错误的期待。这也意味着,当一个人感到心寒的时候,其实这个人是不懂人性的。如果真懂人性,永远不会心寒,因为自己知道对方就会是这样的。
对人性有深刻理解的话,情绪也会比较稳定,虽然看起来冷血,但会让理智保持在线,比较安全。
不过,懂人性不等于冷漠,真的勇士,懂人性的黑暗但又永远充满爱,永远热泪盈眶
4
普通人理解的纠错,只是一种微调参数的纠错。真正最重要的纠错,是整个结构全部要改变的纠错,比如从托勒密的地心说的天文学,纠错变成哥白尼的日心说。如果不能有勇气在结构上推倒重来,对自己革命,那么迟早会被采纳新结构的人群超越和边缘化。
5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里有这样一段话:
“自律的意义,是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与坚持,去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做事原则,去建立稳定、规律的节奏和秩序。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自律并不仅仅意味着变美、变瘦,还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自我管理的能力。
所以我一直认为,思维上的自律,远比身体的自律更重要。
6
一个人是否值得相信,除了听其言观其行,还要看他是否富足,如果他什么都不缺了,没有大的负债,那会比较重视名声,不至于太坑人。
有些人虽然是富豪了,但也不靠谱,归根结底还是缺钱,表面光鲜背后资不抵债。
而一个人背负生活压力,负债累累,可能会言行不一致,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存。
其实,反过来理解更有意思。
若是他不值得信赖,他不可能富有!
7
8
怎样才能看透人的心理呢?
总想看透人心,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表现。
很多人所谓的看透人性,大概率变成从负面揣测别人,很少有例外。
别人做的任何事,都会被这些自以为是的人性高手,解读成贪、嗔、痴、傻,无非是为了获得自己更高明、更精明的满足感,最后对别人盖棺定论:看,这就是人性。
重要的是去理解人性,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对别人的评价也只不过是,你站在干岸上看水里的人。
看透人性是不存在的,你只能主动增加自己的阅历,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习惯、利益,理解大多数人的行为逻辑也就够了,其实核心的行为逻辑也没多少,顶多是一部分人的脑回路比较清奇。
尝试看透真实人性,总想先一步出手,根本做不到。还不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效果好得多。
9
“我从不后悔对任何一个人好,哪怕是看错人,哪怕是被辜负,哪怕是撞南墙,因为我对你好,不代表你有多好,只是因为我很好 。”
我仅仅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所以做自己想做的,我喜欢这个过程中的纯粹美好,从来就不带有其他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