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这场持续了17个小时的骑行已经过去了快2个礼拜,除了书架上的奖牌和单车上的划痕(心疼),已经看不到其它痕迹。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亦或是渴望,但表面炫丽的同时,也意味着不同程度的付出。虽然有时候付出也不一定能达到目标,譬如考研、减肥、谈恋爱,但我大抵明白去经历一次总不是坏事这个歪理。
2013年在骑完滇藏线之后,我觉的长距离骑行时体力始终不是决定性因素,大概占4成多的样子,剩下6成则是意志力。一直到去年的不间断骑行200km我依旧是这么认为的,而这一次的300公里让我彻底断送了这个念想:8成意志力+2成体力,嗯,至少。
过于乐观,准备不充分,旧伤复发是折磨我的主要因素...我也许是一个理智的疯子,但很多事情真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懂
6月8日的24H环太湖骑行比赛并不是今年第一次折腾自己了,但却是最酸爽的一次。7号上午有幸跟随婺源启航骑行俱乐部的一众大佬,在一路标准的婺源普通话中顺利到达主会场,签到完毕后入住在离会场6公里的一家民宿,非常文艺,房东本人也很文艺,退房后留的互评也很暖,可惜住了个来骑车的糙汉子。
4:15起的床,匆匆赶往会场租码表。6点发车,5点时前后陆陆续续5000个骑友已经把会场变成了单车海洋。
5000人的规模在国内算是顶配级别的赛事了,氛围自然也好。挤在人堆和车堆里的我,暖场、讲话、宣言我也是啥也听不清,跟着主持人吼了2句,听到砰、砰2声巨响时,我知道盼望已久的比赛开始了。
第一打卡点在64km处,一路上时而跟在小姐姐后面闻发香时而停下来拍照也是很惬意,就是无锡那边的湖畔真的是太臭了,还特么是迎面扑来那种,后面才知道这个季节蓝藻爆发也是么得办法。骑得也不快想着反正24小时骑完呢,15码慢慢磨都能骑完。到了打卡点快9:30,距离二号打卡补给点还有66公里,想想也不能再磨蹭了不然要熬夜。
自行车是团队运动,找到节奏相同的队友轮流破风对长距离骑行非常关键,一方面节省体力,另一方面相互之间有个照应。从第一打卡点出发后我就一直在找合适的队伍,11点前后终于找到个4人小队,30码的速度上去带了几次,感觉节奏合适就一直跟着了。
第二打卡点在中午12点时刚好到达,因为100-500的大部分组别都会在此修整,所以盒饭一度供不应求,发盒饭的场面几近失控,来一箱10秒内就被抢光,我突然有种身处难民潮的感觉。拿到补给大家也不介意,车子随便摆人随便坐,那个场面要有人丢车我真的是一点都不奇怪。此时总里程125km,距离第三打卡点110公里,期间会有3个补给点。距离终点还有185km。
骑行的第二个阶段应该就是加速的开始,和之前4个骑友组了辆高速火车,轮流破风以30码左右的均速巡航了约4个小时,直到下午4点前我注意力分散跟丢了大部队。停下来休整之后,突然发现右侧膝盖内侧出现阵痛,我知道是春节期间的旧伤复发了。心里一紧,不能继续骑快了,尽量用大腿发力。
5点左右在补给点又重新碰上之前那几个骑友,短暂休整继续上路。此时骑行距离约200km,大家都有些倦怠,白天那股高速火车的亢奋劲头也没了,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边聊边骑消除疲惫。
而此时真正的折磨才刚刚开始,5点一刻过苏州吴江区后开始下中雨,我们在公交站台短暂补给,把身上的葡萄干、士力架等高热量食物全部塞进嘴里后继续冒雨前行。雨骑唯一好处是会让你保持清醒,以及随机补充的前车的后轮甩到你脸上、鼻子里、嘴里的泥水...伴随的还有热量的消耗,以及低体温,所以雨骑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
在公交站台短暂补给,旁边的骑友绝尘而去。6月8日17:52分,已经转小雨了,码表上显示的里程是238km,既往最长的单日骑行距离是200km。此时右膝不时阵痛,也经历了一次短平快的小腿抽筋,我告诉自己,往前的每一步,都是全新的开始。
因为抽筋再次和队伍分开。
第三打卡点在18:15分到达,距离终点80km,这也是最后一个打卡点。此时雨已停,天色渐暗,我知道风一起就要开始降温了,伴随而来的是身体表面水分蒸发所致的低温。而赛前盲目乐观没带雨衣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雨衣不是用来防雨的,而是用来保温的。以至于当场到处问人有没有多的雨衣,工作人员、其他队伍的后勤车辆,就差大喊“高价收购雨衣”了。
又湿又冷、浑身打抖,我知道此时必须做2件事情:1、补充热量2、补充完赶紧出发缩短停留时间。在等待自热饭期间也根本不敢坐下来,因为特么哪里都是湿的。当时一边发抖一边有种感觉——要崩溃了,我不禁问自己离家上千公里跑到太湖边上来折腾自己到底图个啥?
第一次吃自热饭,这种情况下的热米饭有多香就不用我多说了。
吃完米饭,在群里发了信息报了个平安浑身哆嗦着骑上车继续往前赶。天色又暗了不少,路上的骑友都自发的聚集在一起组成各种小集团,在路上显眼安全,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落单会更加消磨人的意志。好在300km组别的一公2500人,总能找到节奏一样的。
过了湖州后温度有所提高,体温回升骑起来也舒服了很多。骑行服已处于半干半湿的状态,但锁鞋内部早已湿透,动了下脚趾也是泥泞的不行。然而我的脑海里早已经在盘算着回去吃碗热面、泡个热水澡的事情了。
20:40到达最后一个补给点,此时距离终点还有35km。居然遇上了之前组队的几个骑友,原来分开后他们几个一直在一起,本来在我前面但是遭遇了几次爆胎落在我后面。他们状态还不错,问我要不要一起组队走,争取一个来小时到达终点。原本天南地北互不相识的几个陌生人,我知道这是我们聚在一起的最后一段路了,但想了想自己的膝盖还是摇了摇头。
一碗热稀饭下肚又舒服了不少,此时已经身处最后的县道,大车多、路况也复杂,路边全是碎石子。一路过去在路边补胎的数不胜数,还有举着轮组求救援的。此时2边膝盖都已经开始麻木,我也分不清楚到底是在疼痛还是疲劳了,只能以22码左右的速度慢慢骑,膝盖也不敢用力。
“爆胎对一个骑行者的摧残是巨大的,如果没事,那就多爆几次”——鲁迅
看着路边或自己补胎或自己等待救援的骑友我也不敢轻易伸出援手,因为此时我已经落单,锁鞋上锁的动作也已经越来越迟钝。默默地祝他们好运的同时,不辛的事情也发生了——最后20公里处我经历了第一次爆胎,旁边大车不时轰隆隆的经过、没有光线更无法确定破口的地方,只好直接更换新内胎重新上路并祈祷不要二次爆胎。
接下来的路我是在看一眼路、看一眼码表上的里程度过的...从几米的变化到几公里的变化我从未如此敏感过,还有5km的时,望着终点方向隐隐约约的灯光我不胜唏嘘,感叹着就要结束了。而此时身体也开始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浑身无力,胸闷,脑袋也很沉,骑的更慢了。
终于,在离终点2km处,前轮很应景的也爆了一次...此时已经能看到骑友拿着证书奖牌往外走了,于是硬着头皮往前骑尝试去忽略已经爆胎的前轮。由于担心把轮组骑坏了,最后200米下车推行,此时几近晕厥,浑身发冷,低丧着头,一步一晃的推着车过了终点线。
没有欢呼,只有一丝淡淡的小确幸。
之后在维修区的台湾小哥那里蹭了一份救命盒饭,又给我补胎,台湾普通话又好听,真想抱着他哭一顿。
“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事,不求回报,譬如单车”这是那位台湾小哥的原话,后悔没加个微信。
工作人员也很辛苦,我们骑完就可以回去睡大觉,他们还得守到第二天6点关门时间,迎接最后一批完赛选手。
最后的20公里从9点半骑到11点,1个半小时,堪称有史以来以来最长的20公里。
至此...伴随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在骑回民宿的路上又爆了一次),持续整整个17小时的环太湖骑行终于结束,完整的绕了太湖一个圈,也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300km+的比赛。
日后装逼资本又多了一份,终于可以投入热水澡的怀抱了~
作为一个不是特别安于现状的人,我总是会去尝试改变一些事情,而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享受其中的过程。
套用纪录片《车轮不息》中的一句话就是:
Where the trail ends, the next one begin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