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摆放
孩子的玩具,可谓是种类繁多,简单来说,主要是有三类,即拼装类,如各类积木;电子类,需要装电池使用的,比如遥控车,玩具琴;小件类的,比如各种小车、人偶等等。
可以以分类集中摆放为原则。拼装类的玩具是益智型的,孩子玩的时候会比较安静,可以摆放在书桌底下、或者书柜附近,方便写写字、读读书,再玩玩积木;有需要装电池的玩具,一般体积都比较大,可以摆放在家里不同的区域,作为摆设;而小件类的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细分,比如把所有的小车收集存放在一个盒子里,这样孩子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2)收拾玩具
遵循一个原则,把收拾玩具从爸爸妈妈的事转化为孩子的事,至少也应该是大家的事。维护家里的干净整洁,每个成员都有责任。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玩完玩具就及时收拾的习惯,最好是玩完了马上收拾。
比如孩子玩完玩具,想去画画了,或者玩玩积木,想去玩别的玩具了,先把当下的这个玩具收拾起来,再去玩其他的。
当然,面对满地玩具,有时候孩子会不愿意去收拾,这时候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示范收拾的正确方法,或者和孩子一起收拾,但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3)经常清理
无论怎样收拾,孩子的玩具总是越积越多,所以,玩具应该经常清理。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些小时候的玩具对孩子而言不合时宜了,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
我们定期跟孩子一起整理玩具,感谢玩具陪伴孩子的欢乐时光,并把一些不再玩的玩具清理出来,可以送给年纪小的孩子,或者舍弃。当然,要充分尊重孩子,有些玩具孩子虽然不玩了,却不愿意目睹这件玩具离开他的玩具角。
(4)“藏匿”玩具
孩子对玩具的新鲜感总是过得很快,我分享一个小技巧——轮流藏匿玩具。一段时间不让孩子见到某个玩具,过段时间再拿出来,这样孩子就又对这个玩具重新恢复兴趣,甚至赋予新的玩法。比如,我曾把孩子玩得很少了的一套保龄球玩具收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孩子如获至宝,并发现了用遥控车来击倒保龄球瓶的新玩法。
孩子在玩玩具时,他也很希望有人陪他一起玩,甚至只是和他呆在一起,看着他玩。父母不妨看看能不能参与到玩耍中,孩子会很乐意爸爸妈妈跟他一起玩的。
当然,无论是什么玩具,都不能取代父母的陪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