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微课
周原膴膴 周文郁郁——扶风县博物馆暨宝鸡周原博物院考察纪实

周原膴膴 周文郁郁——扶风县博物馆暨宝鸡周原博物院考察纪实

作者: 雪花红梅飘2000 | 来源:发表于2021-07-28 13:47 被阅读0次

    《诗经•大雅•绵》有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是说周原地域土地非常肥沃壮美,就连苦菜种出来都像麦芽糖一样甘甜。7月21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暑期社会实践骨干团队走进扶风县博物馆和宝鸡周原博物院,认识膴膴周原,探知古代周人的生活世界。

    扶风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是一座融庙宇古建筑与文物陈列于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所辖的庙宇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远看雄伟壮观。三进的四合院落由南到北逐渐抬高布局,主建筑物位于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对称的美学特征,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高超的创造才能。

    扶风县博物馆内藏各种精致的青铜器引领我们回到3000年前周人的生活世界。据《诗经》记载,为躲避戎狄侵扰,周人举族循着漆水翻越梁山到达周原,肥沃的土地为以农耕为主的周人提供了发展空间,在这片沃土上,周人生息繁衍,创造了郁郁乎文的礼乐文明。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昔日周原的繁盛如今已化为桑田,而黄土地下一尊尊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青铜器却跨越了时间,向数千载之下的人们诉说着西周王朝的灿烂与辉煌。

    扶风县博物馆所藏青铜器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国宝级文物——㝬簋,㝬簋又称胡簋,是周厉王时代的青铜器,是存世周代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有“簋王”之称。它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重120斤。造型高大魁梧,底部方正而上部圆润,体现出周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其具有凤鸟形的双附耳,周身遍布竖棱,就像虎皮上的斑纹。3000年前,周厉王祭祀典礼的神圣与庄严仿佛依然笼罩在㝬簋四周,浸润着过往的游人。透过㝬簋,我们看到了周人生活的恢弘与精致。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重视祭祀,这就是周文明留予今人最重要的精神遗产,透过祭品牺牲的袅袅香烟,炎黄子孙与先祖的生命仿佛紧密相连,华夏民族的传承由之而生生不息、与天地同久。

    除了簋,周人最重要的青铜器还有鼎,常言道“一言九鼎”,这正来自于天子用九鼎的周人之礼。鼎是食器,更是身份和礼制的象征。扶风县博物馆藏青铜器中,有周穆王时所造鼎,例如出土于扶风庄白村的冬方鼎甲,底部方正,上部有盖。鼎盖两端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孔,与两边的立耳套接。它高27.5厘米,口宽26厘米,口长17厘米,腹深15厘米,重量达6.5千克,全器浅绿色铜锈分布均匀,底部少有绿锈。上共有65字金文铭文,书写厚重流美,方圆互用,变化生动,笔势收敛而意蕴深长,记录了王俎姜赏赐给冬带有朱红色刺绣的衣领和衣襟的黑色衣袍,冬为此铸器纪念。虽是同一时期的鼎的,形状却不尽相同,有圆形底座的,有柱形足,有三足的,也有四足的,生动地体现了周人生活世界的多姿多彩。

    据史料记载,周人常饮酒,盛行于商和西周的卣是一种带提梁的壶,是祭祀中盛酒的礼器,口小腹大。在扶风县博物馆藏青铜器中,就有一件别致的酒器伯卣。伯卣器体扁圆,下腹鼓起。从整体上看,端庄稳重,给人以神秘威严之感。细腻的龙纹、火纹和蝉纹构思巧妙,令人印象深刻。透过小小的伯卣,我们仿佛依然能品味到三千年前周人酒文化的醇厚与甘甜。

    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人的生活不仅有美酒鼎食,更有钟鸣之乐。扶风县博物馆藏编钟和石罄厚重精美,它们既是周人娱乐享受的物品,也是周人陶冶精神、巩固礼制的重要方式。

    除了陶醉于艺术,周人亦懂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道理,明白安逸与和平的背后,离不开威武的军阵与充沛的武德。扶风馆藏文物中有石镞、石斧等兵器和车马器伴随着战争而出现,客观上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与相对简陋的岐山县周原博物馆不同,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建筑更加恢弘,设施更为先进。它是1987年在周原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专题性博物馆。著名的青铜器毛公鼎曾在这里发掘。周原博物馆陈列展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有仿西周宗庙和宫殿建筑群,其中正面大型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傅熹年先生还原的古代明堂,面对着它,古诗中“天子坐明堂”的描述仿佛依稀就在人们眼前。该建筑为红色木制结构,其屋顶呈圆形,似与天空相连,巍峨壮观,其东西两厢对称,显现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大气而不失柔和的中庸之美。

    室内展览在地下展厅内。进入展厅,可以看到周原的地形图,周原南临渭河,千河与漆水河则分别从其东西两侧流过,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土壤肥沃,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周原地区人口持续增长,木材使用量激增,导致当地森林减少,再加之地震与战争等天灾人祸的肆虐,终使周原地区环境恶化,周人被迫离开此地而东迁。仓促的迁徙间,周人将许多宝贵的青铜器深加掩埋,无意间为后人留下了一扇窥探周文明的窗牗。在周原博物院的收藏中,就有1976年12月扶风庄白村村民偶然间所发现的103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造型浑厚、纹饰精美,其中的史墙盘更是国宝级文物。史墙盘是周代微氏家族中一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先祖而铸造的铜盘。“承盘者,承水器也”,周贵族在祭祀和宴饮时行沃盥之礼,盘放在手下面具有承水的功用。史墙盘规整稳重,铸造精美,圆形的敞口,腹饰垂冠分尾长鸟纹,圈足饰有窃曲纹,线条清丽流畅。284字的铭文歌颂了从文王到恭王七位天子的事迹,记载了微氏家族五代的政绩,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

    展厅内还藏有独特的周王室变迁图和世系图。据其介绍,商王朝中期,周人族群逐渐兴起,后迁居周原,移民逐渐增多,在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不难想到,周原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是宗庙所在,也是贵族的聚集地。祭祀、册命、赏赐等国之大事在这里举行。这里铸铜、制骨、制陶、制玉、制车等技术繁荣。还原仿制的凤雏甲组建筑是一座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院落,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各8间,并有回廊连接,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分布特点。造型极为讲究,主要用来居住。周人的建筑既具实用功能,又具审美功能,可见周人在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并重。

    史载,宗法制度是周人在社会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发明,周人的宗法制度以尊尊为原则,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中。客观而标准化的制度给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提供一套详细的生活指南,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人与人之间无谓的矛盾冲突,但这套制度也加剧了社会各阶层间的不平等,导致了阶级固化,阻碍了社会的流动性,为后来东周列国的混乱埋下了隐患。在周原博物院藏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法制度的影响涉及周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墓葬方面,天子享有黄肠题凑,墓葬器物繁多。贵族墓葬用鼎,平民则多用陶器。而等级最低的奴隶大多无棺椁,更不用说陪葬品了。这是周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淋漓尽致的表现,也是周礼的要求。而著名的“刖人守门鼎”则展现出了西周社会底层人员所受刑罚的残酷。

    周人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大气磅礴又不失内敛的中庸之美,郁郁乎文的礼乐文明,严谨细致的宗法制度都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乃至今天的我们有巨大的意义,我们既要继承周人精神的财富,也要时刻警惕周人因社会阶级固化而导致国家混乱的惨痛教训。穿越3000年,历经沧桑与变迁,周原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只有通过对周文化的溯源与传承,才能真正获得周文化的新生,助力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原膴膴 周文郁郁——扶风县博物馆暨宝鸡周原博物院考察纪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sz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