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聊”的那些《规定》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国信办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是指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各类互联网群组。
《规定》要求,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微信群已经开始立法,规范管理。任何发言都要担负法律责任,尤其是群主,所以请群里的伙伴们今后发微信一定要注意~
- 政治敏感话题不发
- 不信谣不传谣
- 所谓的内部资料不发
- 涉黄、涉毒、涉爆等不发
- 有关港澳台新闻在官方网站未发布前不发
- 军事资料不发
- 有关涉及国家机密文件不发
- 来源不明的疑似伪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视频不发
- 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网友:为什么群主成了垫背的?
微信说:
“群主应该对群员有监管职责。”
那么问题来了,
微信群主的监管职责是什么?
群主作为群的管理者和权力的拥有者,当然负有监管职责。群主应规范群聊行为,维护群聊内容的非违法性。对于群员发布的违法内容,群主应予警告,直至将该群员踢出群聊。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公民个人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群内的违法行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群主不履行监管职责,则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说白了,只要你成了“群主”,就可能要承担的某些法律责任,一旦群内出了什么事情还要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群主还要背负上刑事责任。网友们纷纷表示科科。
群主背的黑锅 = 微信的懒惰 ?
坦白说,笔者对于《规定》里头的规定有点看不懂……对此,笔者说说个人心中的疑问:
- 监管“微信聊天”,不是微信和腾讯一直在做的事吗?
- 监管聊天内容,软件方有的是手段,比如:敏感词过滤。
- 不当内容在微信内传播,微信团队能否采取什么措施?
- 把软件公司该负的责任转移到用户头,为何?
- 而作为一家企业,腾讯微信还存在多少社会责任?
- 就拿【微信】来说,八亿的用户体量,当中多少人是对网络内容缺乏辨别能力的?
像笔者的父母辈、儿女这类对互联网仍处于探索期的人们,一旦成为了“群主”,是否具备对群组进行监管的意识呢?
笔者通过微信对不同群体进行了调研:
- 我建个群就是为了方便开黑,虽然是群主,但实际上并不可能每天花太多时间去仔细阅读群聊的内容。
- 微信群踢人?要怎么弄?
- 我平常对大部分的信息都不可能做到秒回,别说每天盯着微信看了。
- 如果真的像新闻说的那样,我就只好把所有群都解散了,负担不起啊。
- 开群本身又不赚钱不获益,怎么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了呢?
网络风气的罪与罚:并非每个网民都能承担的事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对群聊内容的监管,还是网络社交平台的规管,最大责任在于【平台方】,而不在于用户。
如今我国大多数网民对网络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培养良好的网络氛围、和谐的社交习惯,提升网民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和工具的应用等水平,方是现阶段的重点。而目前网民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方”的引导。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还需依靠全网各大平台共同打造,良好的网络风气需要平台来引导。
这,才是符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头条号:@梦想当个生活家
文章:@杜若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