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黄山之行原计划要去宏村的,因为有便车可搭乘,就改为去呈坎了。宏村和呈坎都值得一去,相比之下,宏村商业化气息浓厚些,喧闹些,呈坎相对原汁原味些,宁静些。要在两者之中做取舍,我当然更喜欢呈坎了。
呈坎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古时取名龙溪,后因罗氏兄弟到来改为呈坎。呈代表阳,坎代表阴,取名具有明显的风水味道。呈坎村的选址和布局也是深受八卦风水理论影响。龙溪河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河东为阳,对应离卦,村民多种地,河西为阴,对应坎卦,村民多经商。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巧妙融合,使呈坎成为我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
有点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哦。
呈坎远景――陶语拍摄 呈坎近照――陶语拍摄我住宿的龙溪阁客栈就挨着呈坎景区出口,客栈老板建议我从出口进入,倒着游玩,并给我描绘了游览线路图,我欣然照做。
沿着河边道往里走,检票进入,第一个景点是罗东舒祠。
罗东舒祠是徽州最豪华的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罗氏后代子孙断断续续用了七十多年才建成。祠堂建造格局大气,用材考究,雕刻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
罗东舒先生是宋末元初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元朝皇帝忽必烈欣赏其才华,多次召其入朝为官,然而罗先生以陶渊明为榜样,淡泊名利,拒绝为官。罗先生闲居在家,花了很长时间为罗氏家族整理出了族谱,后世子孙为了感恩,为他修建了这座豪华的祠堂。
祠堂共四进,前三进按照山东孔庙格局而建,第四进按照故宫太和殿格局而建,素有江南“孔庙”、“太和殿”之称。据导游介绍,第四进厅堂中央的四根大柱的材质是金丝楠木,每一根价值连城。
徽州女作家王彩霞写出了影视剧本《传奇宝伦阁》,这宝伦阁就是罗东舒祠的第四进,欲知这宝伦阁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不妨去看看这部影视作品吧。
宝伦阁――陶语拍摄继续沿着河边道往前走,一座木桥横跨河面,此为环秀桥,也是呈坎最古老的建筑,是最佳拍照点之一。桥上,几位写生的大学生神情是那么的专注,画笔下的作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问他们来了多少人,要待多久,说是来了三百多人,要待一个星期,只剩最后两天了。站在桥上远眺,蓝天白云下,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型自北向南缓缓流淌而来。河的两岸,白墙灰瓦的徽派民宅鳞次节枇,那翘起的马头墙,那斑驳的墙体,那水中的倒影,汇成了一副绝妙的山水田园画,难怪这里成了大学生们写生的天堂,他们的到来为这个村子平添了生机和活力。
路上碰见一位当地的村民,大约50多岁,开着一辆遮阳的三轮电动车,想为我当向导呢。太阳明晃晃的,正火辣辣地炙烤着地面,有当地村民当向导,还有这三轮车代步,当然好过自己的双脚,于是就同意了。
经过一座独拱石桥,当地人称隆兴桥,也是取“兴隆发达”之意吧。见桥拱高出路面一大截,正有点纳闷儿,向导说这座桥是江南第一大独拱石桥。修这样高,一是为了镇水,水是财,把水镇住了就是把财守住了;二是为了避邪,避免邪气入侵。
向导带着我在巷道里左拐右拐,真的像迷宫,据说有三街九十九巷,要是我一个人走肯定会迷失的。巷道有的地方宽坦,有的地方狭窄,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过,每隔一小段有一块长条石,是为了让路的,也叫谦让石。细看两侧斑驳的墙面,能见到不规则的图案,向导说这墙面是用糯米和石灰浆混合而成的,糯米的粘性使得墙面生出不规则的图案,修复后的墙面则没有了这种图案。
沿途见到一栋栋明清时代修建的老宅子,用砖块和石块砌成的门头很气派,徽州有名的砖雕和石雕工艺在这里可见一斑。好些个房子已无人居住了,门紧锁着,挂上了文物保护的牌子。人去楼空,唯有那斑驳的墙体和生锈的门锁见证着世间的沧桑。
民宅――陶语拍摄 民宅――陶语拍摄走到燕翼堂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里面没有照明,天井成了唯一的采光源,有不少游客在此避雨。大雨从室内的天井落下,形成了雨帘。
燕翼堂是一栋明代徽派民宅,保存完好,给人的印象是古朴、恢宏、精美、独特,据说它保留了宋代、元代的建筑风格,非常珍贵。
燕翼堂两进三层,前进为会客厅,后进为生活区,厅堂的布局摆设极为讲究,看得出古时的徽州人族居的鲜明特色,尊卑长幼分得很清。室内靠天井采光,此为徽派民居的共同特点,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有的房子还在天井下凿一个水槽,槽上放一口大水缸,天若下雨,雨自天井落入水缸,一有聚财的意味,二有防火的功能。
没想到的是,在离燕翼堂不远的巷道里竟然见到了房主的后世子孙王彩霞,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徽州女作家。据她介绍,燕翼堂就是她的娘家,祖上七代为御医,至爷爷辈开始没落了。
这位女作家的经历也够丰富的,她先在徽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供职,后在祁门县胥岭中学任教,因母亲生病,又改为从医,从医十三年,直至退休。她业余致力于文学创作,古体诗词、文史作品屡屡见诸报刊杂志。退休之后的她在呈坎经营一家店铺。
认识这位女作家,也是挺有意思的。经过她的店铺时,她向我推销她的诗作《墨痕集》,还笑呵呵地打开书本,让我确认一下是不是她本人,接着在书的扉页上龙飞凤舞地签上了她的大名。见她如此热情,也是因为好奇,我便购买了这本书。她的店铺出售的东西很杂,有看起来灰尘尘的古董,有女子喜欢穿的旗袍,有呈坎的风光明信片。她说古董是她从老百姓家中收购的,旗袍是自己手工制作的,明信片是自己拍的。我笑着对她说:“您真能干啊,有点像三毛,三毛也喜欢收购古董。”她说她是在体验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燕翼堂―陶语拍摄来到永兴湖,雨终于小了些,不似先前那么猛烈了,至少可以打着伞在雨中漫步了。老子说的没错,“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我终于领悟到:做任何事都要学会等待,太着急是办不好事的。
永兴湖是人工建造的,不大,取名“永兴”,是取“永远兴旺”之意吧。向导说修建这个湖泊除了旅游发展需要之外,也是应了风水布局需要,湖泊有聚财的意味。
站在湖边远眺,天空灰蒙蒙的,对面的山峦终于露出了整个身子。近处,白墙灰瓦,单孔石桥,小小竹排,荷叶田田,相映成趣。好一副美妙的山水画!细看荷叶,有的已经开始枯萎,荷花没有了踪迹,要是盛夏来此,满池荷花,一定会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面。我打着雨伞,提着长裙,走上石桥,有一种西湖漫步的错觉。
看世界真的离不开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如何解读,这个世界在自己的心中就会呈现出什么样子。
永兴湖――陶语拍摄 永兴湖――陶语拍摄紧挨永兴湖旁的晒秋场也是必去的地方,只可惜雨水将晒秋场的南瓜、豆角淋湿了,这些当然都是道具,当地的老百姓晒秋是不会让雨淋湿的。想起了我的老家湖北恩施,也有晒秋的风俗。小时候,每当暴风雨来临之际,我们这些娃娃就帮着大人抢收,撮的撮,挑的挑,那热火朝天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也有光打雷不下雨的时候,忙活了半天,太阳又出来了,于是又将谷物从屋子里弄出来。如果是久旱下一场雨,我们这些娃娃就会边跳边说:“天老爷下大雨,保我娃娃吃大米”。老百姓对天称呼“老爷”,也是充满了敬畏之意,天若风调雨顺,老百姓就不会挨饿。
晒秋场――陶语拍摄晒秋场还是湖南卫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了》第五季的拍摄地,有一处房子的门头仍旧贴着“爸爸之家”的字样。正是因为这档节目的播出,让呈坎一下子火了,旅游也随着旺起来了。文艺和旅游搭台唱戏,总是会双赢,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陶语拍摄 陶语拍摄一路走来,还欣赏了撕纸书法艺术大师蒋劲华、竹雕大师洪建华的展览作品,他们的艺术造诣已是登峰造极。当地政府做得很好,将这些民间艺术列为非遗保护,还建了非遗传习所,以供游客观摩学习。可惜,我去的时候两位大师都不在现场,也就没有机会观摩大师们的风采了。
陶语拍摄 陶语拍摄欣赏景观之余也不能忘了品尝当地的美食。有一道美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叫“石头粿子”。这名听起来挺奇怪的,如何做的呢?
问过一位老板娘,她说用石头将面饼压平,面饼要薄,中间可添加馅儿料。我看过那石头,可不是我们随便在路边看到的那种,而是磨成了一个圆型饼,上有把手,方便手拿,整个造型有点艺术感呢,可惜我当时没有拍照。我买了两个饼,一个是豆角的,一个是梅干菜的,再沾点老板娘自制的辣椒酱,入口唇齿留香,一点都不油腻,再喝一杯冰冻银耳莲子羹,肚子就饱饱了。
呈坎虽说是5A旅游景点,商业气息却很淡,一点都不闹腾,是少有的原生态景点,这也是我选择来此的主要原因。在街上,你很少看见商贩们叫卖,也很少看见五花八门的旅游产品,倒是可以欣赏到不少竹雕、木雕艺术品,也可以买到地道的土特产。晚上的呈坎更是安静,一眼望去黑漆漆的一片,只有客栈的灯光星星点点。
呈坎真的很美,是那种不加任何修饰的美,却又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需要你细细地观察和体会。如果你喜欢宁静又喜欢人文,呈坎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