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生是以“高分”为目标还是以“解决问题”或“理解内容”为目标,二者存在很大差别。更重要的是,有研究结果显示,当孩子被鼓励将焦点放在追求更好的学习成绩上时,会导致三种结果:(1)失去对学习本身的乐趣;(2)试图逃避富有挑战性的任务;(3)不愿深入和批判性思考。
孩子越看重分数,其天生对世界保持的好奇心就越容易蒸发掉。总之,我们越想让孩子活到老、学到老,真正从语言、算术和思想上获得乐趣,避免只走安全容易的捷径,并成为有深度的思考者,就越应该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忘记“分数”。而更好的是,我们还应该鼓励老量和校长尽量弱化“分数”的使用。
我们想让孩子得高分,是因为其看起来是学业成功的最佳“指示针”,同时也因为几乎没有人告诉我们分数的破坏性影响,或者是取代它的办法。此外,我们自己上学时也经历了排名和打分,但这恰恰说明了解这种习以为常的做法的潜在危害就更加重要,意识到关键问题不在于孩子能得多少分,而是他们是否认为“分数”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过度管制总体上来说会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包括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做决定,或给予他们一种充分的自主感,孩子在学校很多方面都不太可能取得成功。另外可以确定的是,家长尤其对学校作业施以过度管制存在潜在危害,当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作业时使用“控制”模式,那么孩子最终不会将作业完成得更好。
研究结果表明:你强力逼迫孩子—比如说,做家庭作业--通常会导致他们企图挽救自己的主权,或者直接反抗,或消极对抗,心不在焉,拖延磨蹭,用别的事当借口。你越告诫他们高分的重要性,或越依赖“胡萝卜加大棒”奖励、强迫他们,他们就越对自己受控制感到愤怒,得到的分数也就越低。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孩子可能会用“更不努力”的方式去对抗“必须在学校表现良好”的压力,最终导致他们真正学到的知识更少。成绩单令人失望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将孩子逼得太紧,他们最终会更不爱思考、更不善思考。
有些家长不会用现金奖励全优成绩,而是用爱和认可。事实上,他们把爱当做杠杆,迫使孩子获得成功—严重到令孩子感觉家长对自己的关爱似乎是根据自己的成绩单而上下起伏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261592/c2245913e3363d6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