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中讲到,评判、比较、命令甚至指责的语言,属于异化的沟通方式,它源自等级社会或专治社会,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公平社会,至少我们普通人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们绝大多数的沟通场景和情境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采用异化的沟通方式,而应该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
仔细一想,评判、比较、命令及指责这类语言充斥于我过去生活中的分分秒秒,我既被身边的人不断地评判、比较和命令,同时也经常会对身边人进行评判、比较和命令。而且这个习惯已经影响到了孩子。
有一天要做午饭时,老公主动说他做,没等我说话,儿子在房间听到后先说话了:“还是别了,你做的不好吃,不要再做糊了。‘’
我笑了:你看,孩子都知道你做饭不好吃。
老公不满意地说:你不能总在孩子面前贬低我啊,影响我形象嘛。我突然意识到又犯了随便评判人的老毛病,而且是个很愚蠢的错误。人家好不容易想尝试一把做饭,我非但不鼓励和支持,还和儿子一起挖苦,而且给人下结论:做的饭不好吃。这句话本身就是个评判,即使他以前做饭不好吃,也曾经把菜做糊了,但是并不能代表这次做得就不好。老公做饭的积极性被我一棍子打死了,既伤了他的面子和积极性,又失去了本应该有的一个帮手,双输,蠢,要改!
自从意识到沟通中不评判的重要性,发现评判简直就是沟通杀手。儿子经常会问我:“妈妈,这几天我表现好么?“
一听到这个问题,我就心理犯嘀咕:我给儿子带来多大的不良影响。儿子明显是在讨好我,也是在寻求我的认可,这都是以前总是给他评判的恶果。
如果放在以前,我会说:你做的很好了,继续加油!现在我则会稍微沉思一下再说:“你这几天学习更认真了,没有一次走神,也知道整理自己的东西了。有时还会补充一句:你做的好不好不用让妈妈来评价,你感觉更重要。
以后儿子再让我对他进行评判时,我要找出一到两点他做过的具体的事来回答,尽可能不要再说好还是不好,而是和儿子一起分析,他是如何想的,不要再影响他对自我的觉察和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