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令人油然而生快感。家长棒喝儿女,老师棒喝学生,领导棒喝下属,快感来自居高临下的权威感,被棒喝者若恐惧、就范,也强化、巩固了居高临下的权威感。
棒喝一词出自唐代禅林,德山棒、临济喝是也。被棒喝的禅僧为什么惶惶然汗不敢出?唐时禅风使然。禅风者何?禅僧明白:德山棒、临济喝,皆为点碎心执,当下豁然。德山绝不会棒掉你的执着,立即塞给你另一根大棒让你执紧;临济也绝不会喝掉心头一个妄想,️又立马灌输另一套执念,让你膜拜,奉为至宝。
但如此干净迅捷的禅风,一旦成为后世效颦的公式,就成了死禅。被喝者内心惶然空虚,正无所依傍,四处寻找救命稻草,如果挥舞大棒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犯的权威形象,无异于无声的暗示:来来来,赶紧归依俺的棒下,紧紧抓住俺的哨棒,安全得紧,从此洒家和众门徒罩着你、开示你,管佑你开悟见性……
所以,棒喝并不可怕,顶多撼动人的心执,产生恐惧感——这恰是棒喝的宗旨所在;需要万分警惕的是,棒喝者夹带私货,利用被喝者瞬间的恐惧惶惑,施展威吓手段,让人仰视他,拜倒于他的棒下。这正是千百年来各宗各派如过江之鲫、如杂花生树、却纷纷如过眼云烟的群体心理机制,也是法人乐庞的名著《The Crowd》(中译书名《乌合之众》)的立论基础之一,也是各种宗教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派运动,包括怪力乱神、巫婆神汉、邪教神功的社会群体心理基础所在。
所以,在公众群里,棒喝他人,如果是出于善意的点醒并彼此默契,这自然很好;如果出于善意,却令对方有被入侵感,则话不当机,是一次失败的交流;如果夹带私货,威逼利诱对方拜倒在自己的智慧光环之下,那就是蓄意侵犯人际边界,图谋一己之私了。当然,我这样说,棒喝者肯定不服气,有的被喝者也很受用,这也很好,单独拉群交流就是了。我们需要做的是维护群里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基本群风,不被巫风所染。
几乎人人都活在自己的舒适区、保护壳里,群体则有群体潜意识、群体心理防护机制。读经也好,读克也罢,如果某句话恰好蹭掉了防护墙上一块松动的砖头,便大呼:妙啊!俺解脱了!俺悟了!这经高,克师妙!其实,正如昨日分享的那篇所言,经曰克云,本质上都是对既有心理秩序的威胁因素。我们往往取其三言两语,来背书那块砖头的松动脱落,甚至裁截片言只语,为那依然高耸的心理防护墙添砖加瓦。一旦哪天明白:经曰克云竟然要推倒俺的所有精神防护墙,让俺赤条条、恐慌慌、无所依傍,恐怕就是跟克翻脸的时刻了。
草记不一。
2022年5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