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没事,躺在床上,把《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中文天祥、林则徐篇章和《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一书反复阅读。
这三人都是当朝重臣、封疆大吏、国之栋梁;胸怀大志,奋发有为,青史留名。
三人都有真才实学。在科举考试中,文天祥成就最高,是状元。林则徐和李鸿章稍逊一筹,进士出身,任翰林院庶吉士。
这三人的名句是:
李鸿章: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文天祥的下面这首词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准应是孤月。
抒发亡国之恨,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唏嘘落泪。
李鸿章是我的老乡,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初为曾国藩幕僚,后受曾命,领兵上战场,在上海、江苏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在山东、河南平定捻军,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为晚清政坛大佬、首辅,其创建的淮军和曾国藩的湘军是当时国内两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手下大将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李鸿章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列为”同治中兴四大名臣”,是晚清政坛四大巨人之一。
在安徽第一商业街合肥步行街,有”李鸿章府邸(简称”李府”)”旅游景点,以纪念这位晚清喧嚣一时的大人物。
文天祥在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占的严重局面下,力挽狂澜,组织义军,反抗元军入侵。
南宋皇帝都投降了,甚至元朝皇帝忽必烈打算给他大官做,文天祥死倔,不投降。在大牢里,文天祥泰然处之,视死如归,写下名垂青史的《正气歌》,不愧是忠君爱国的典范,是条硬汉。
林则徐是道光朝重臣,杰出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流放新疆,一生中起伏不断。
这三人传记中,重点阅读李鸿章传。
文天祥虽忠贞爱国,无显赫战绩,不能像清初郑成功那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林则徐长于政事、短于军务。李鸿章文武全才,依靠军事起家,取得显赫战果;在政治上,大力发展洋务运动,妥善处理外交关系。虽然后期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和约,但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和执政者慈禧太后的昏庸无能,李鸿章只是个上传下效的执行者,不应承担主要责任。
一个冬日,在新安晚报上看到一篇介绍李鸿章的文章。”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读到其中李鸿章的这句诗,为之一震。多么意气风发!多么豪迈富有激情!写这首诗的李鸿章,和后来在强敌压迫下签订合约的李鸿章相比判若两人、云泥之别。彼时的李鸿章,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日近西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