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学习如何做到“断、舍、离”。
观念上的断舍离 1 认识现状
“观念上的断舍离”是指在对家里进行杂物处理时,对让自己士气低落,不愿意再进行收拾整理的旧观念、旧思维进行摒除和更新。
怎么做?很简单,就是把衣柜、壁橱、抽屉等所有的收纳容器的盖子打开,让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全部展现在眼前。
之所以要先认识现状,很大原因在于人们总会自动忽略掉自己看不见的东西。我们需要首先确认物品的“量”,接下来再判断居住空间的“质”处于什么水平。从分辨层逐步往前进吧,你会收获不一样的喜悦。
观念上的断舍离 2 停止自我否定
“必须得想想办法!”
“这样下去可不行!”
只有摆脱这种自罚性的思维倾向,不再去否定自我,才能实现思维观念上的断舍离。
观念上的断舍离 3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难道“为了收拾东西而收拾东西”是我们的目的吗?
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搞清楚这个目的后,显而易见,“收拾东西”仅仅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
简约风格的空间——摆放北欧系家装用品或原木家具
民族风格的空间——装饰有东南亚风格的布衣或藤编家具
现代流行风格的空间——以办公为主的功能性家具
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要实现梦想,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应该反复地“放手”杂物,通过取舍物品,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居设想,细致地描绘自己理想的家。
杂物上的断舍离 1 拿出杂物,俯瞰
首先是“出”。
无论是餐具柜还是衣橱,我们平常只看到其中收纳的东西的“面”,而看不见放在最里面的“体”。找东西花时间也是因为对其没有全面认识。把东西晾晒出来,可以从“体”的角度一个一个全面确认。但要记得,目标不要太大,高不可攀的目标会打击你的积极性。因此,在开始实践断舍离时,要在计划的时间内从少量的、小单位的着手。单位越小,将物品从收纳柜取出来所花的时间就越少。
杂物上的断舍离 2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3步筛选法:1.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2.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3.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1.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碰见让我们犹豫的“还能用”的东西时,不用烦恼,可以自问自答——确实还能用,不过它是不是仍在“心里的保质期内”。
也就是说,它对自己来说是不是“美味的”“有吸引力的”。那些答案是否定的东西尽管放弃就好,不需要留恋再三。明白这一点后,处理杂物的速度一定会明显提升。
也就是说,垃圾·废品相当于“忘却物”,连存在本身都被忘记的东西。
2.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第二层筛子是“自我轴”和“时间轴”。这实际上是断舍离最核心的部分。其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
从这些角度进行杂物取舍,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接纳喜欢上自己。
掌握以物品与自身的“关联度”为焦点的思维方式。
清晰地展现随着时间变化,自身与物品关联度的变化。
在处理掉垃圾·废品之后,有意识地按照自我轴和时间轴进行杂物的取舍,就能在大量杂物之中锁定那些对“现在”的“自己”必要的东西。
举个例子,别人送了我一副不适合自己度数,但却很贵的眼镜,我们可能选择收下这副眼镜——“毕竟是他给的,拒绝起来也不好意思”“眼镜还能用,暂且收下吧,况且还是大牌货”,这种思维本身就是焦点错位,变成了“他人轴”或“物质轴”。
而以“自我轴”为基准进行取舍时,只需要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
焦点集中在“这是不是我需要的眼镜”,而不是“这个眼镜还能不能用”。
时间轴”就是指“现在”。
物品与自己的关联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同一件物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判,也有不同的关联度。这是所有的人·事·物三者的关系网成立的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那些同时满足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的物品很快就能被锁定,并且可以摆脱把人·事·物单纯理解为非对即错、非善即恶的二元思维,逐渐形成多元性的、尊重他人的意识。
这一章内容比较多,但干活也多,明天我们再继续学习断舍离的方法、要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