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枚土生土长的湖北人,我跟越王勾践剑的第一次见面,却是在北京。
跟越王勾践剑的第一次见面那是中国国家博物院举办的2014年江汉主题的文物巡展。
《2014-08-18 人民日报》报道: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是以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比喻周王朝大军凯旋的浩荡气势。7月3日至9月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在北京联合举办的“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借“江汉汤汤”为题,叹湖北地区先秦文化之瑰丽,颇合《诗经》的比兴之法。湖北省博物馆等10余家文物收藏机构的122件(套)文物,上起殷商,下至战国,从常见于各类展览的青铜礼乐兵器,到难得一见的漆木制先秦乐器,系统展现了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的青铜文明和礼乐文化,从中可以窥见早期华夏文明传播传承、吸收融合的历史进程和规律。
先秦时期的湖北地区,北接中原,南通百越,西达巴蜀,东邻吴越,各具特色的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在此汇聚、交流、传播,形成了多元的文化面貌。
越王勾践剑, 真品在湖北省博物馆,但经常被别馆借走展览,2014年这次机缘巧合远在千里之外,居然有幸见着一面。
看见越王勾践剑真身的第一眼,就再次证明了,为什么古人说除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很多东西不能只看照片,再精密的照片,也不能反应出实物的精美绝伦。
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真是隔着岁月和时光依旧那么闪亮夺目,照片仅仅只能反应出十之一二。
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的展品,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越王勾践剑之外,其实还有一件大家不熟悉的展品,那就是吴王夫差矛……
嗯感觉好八卦的样子,夜深人静的晚上,他们会不会打起来?
吴王夫差青铜矛这样的“欢喜”冤家御用物品,在历史转身之后,居然会和谐的在同一个博物馆展出,真是让我脑子里自动构建出一个中国风的《博物馆奇妙夜》……
嗯我这个算不算史海钩沉?
20190215清晨6:58写于北京回家的Z3火车上
PS:
翻看我的朋友圈,看见很久以前写的一点点关于在博物馆看展的内容,就铺陈一点点,变成了一篇文章。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被触动、被感动或者被震撼的时刻,随手记录一句话两句话,就至少是几十上百字了,周更一篇文章真的不是什么难事啊,关键还是平时要积累素材。
如果实在忙到平时没有积累一星半点素材,其实也没啥,就把自己在忙啥写一下吧,不需要多长时间,三五十个字,百十来个字,都是文章,这些东西,隔着岁月,其实都会成为珍贵的记忆。
我们加入007写作践行社群,就是为了写作践行而来的,结果……会有战友每周写一篇“今日无事”的四字“文章”而交差,其实我还是真的有些不太懂这种操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