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有感
平庸的恶
艾希曼和麦克白的区别在于艾希曼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根本没有任何动机,他的这种勤奋本身根本算不上犯罪,而麦克白的良知受到了野心的腐蚀之后,渐渐地丧失了自我,这种平庸的恶是对恶的祛魅,这种恶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普通人身上,正是因为你我皆凡人,因而坠入其中。
集体无意识下的官僚制
资本主义过家机器上的齿轮往往在于将个人变成职员,变成小机器上的齿轮,这也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乌合之众们对于“无人统治”这一政治形式的真实面貌虽然骨子里的认同感,但是却依然没有在反对的道路上多走一步。因此,如果在死亡营中,真正执刀的刽子手是操纵着杀人工具的人,那么,这么来看的话,其他人同刽子手的实际距离越远,责任程度反而越大。
向死而生
只要我们心中,
还深藏着犹太人的灵魂;
只要我们的眼睛,
还眺望着东方的锡安山。
两千多年的希望,
就不会化为泡影;
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
矗立在锡安和耶路撒冷。
以色列的国歌中,犹太民族的“向死之心”和日本民族精神中的武士道精神确实有共通之处,生存资源的狭促,生存权利被挤压和侵占,使这个民族迸发出了强大的活力,这种向死而生的精神练就了精英主义的萌发,也成就了神话般的犹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