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散文
李克富 || 文学让我完成了对心理学的启蒙

李克富 || 文学让我完成了对心理学的启蒙

作者: 李克富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11:20 被阅读3747次

“啊,甜蜜的回忆,亲切的形象,好似和谐的音乐,会终身在心头缭绕!……至于异日的征程,虽有名城大海,虽有梦中风景,虽有爱人倩影,其刻骨铭心的程度,决比不上这些儿时的散步,或是他每天把小嘴贴在窗上嘘满了水汽所看到的园林一角……”

这本书我年轻时没有读,想读时已经眼花。

经常有学员说我讲课或写的东西时有些“怪”,“总不按套路出牌”。我知道这是赞美。但当问我“如何做到这点”时,我就难以回答。但想想又觉得能够回答。

今天想尝试一下,取的题目有些大。

如果说“我跟体育老师学会了数学”是玩笑,但如果说“我的心理学启蒙老师是文学、是我的语文老师”却是实实在在。我想,很多同行也会有同感。

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而每个像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心理医生也都可以说: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但对心理学的喜欢却有着漫长的过去。

过去的不一定是历史,历史却与过去相关。

正是过去从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和以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完成了我对心理学的启蒙,也才让我得以对咨询技术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并熟练运用。

比如,我觉得已能驾轻就熟的“发现差异”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追根溯源就得益于当年课堂上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字词辨析。

初中课本里有篇文章,是茅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其中有句话说:“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当时老师问“普通”与“平凡”有什么不同,我答不上来,但我造了个句子:“我长大以后要做个普通却不平凡的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能看得出来老师是非常满意的。

之所以用“非常”二字,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同时也兼着教我们政治,我所造的那个句子不但证明了我在语文层面已区分了“普通”和“平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看到那近乎伟大的政治抱负——尽管现在已不记得四个现代化(简称“四化”)的内涵,社会主义又回到了初级阶段。

说不上为什么,之后我就变得特别敏感,竟然强迫性地喜欢上了在阅读中进行字词辨析。

这本书也没认真读,日本作家的书我只喜欢读过星新一的作品。

比如,读《挪威的森林》,有如下一段:

我惊讶地看着永泽的脸:“在我的印象中,世上的人也都在辛辛苦苦拼死拼活地忙个没完,莫不是我看错了?”
“那不是努力,只是劳动。”永泽断然说道,“我所说的努力,与这截然不同。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举例说,就是在职业确定之后,其他人无不顾庆幸的时间里开始学西班牙语——是这样的吧?”
“正是这样。我要在春天到来之前完全掌握西班牙语。英语、德语和法语早已会了,意大利语也基本可以。如果不努力,这些能得到吗?”

它让我知道了“努力”与“劳动”不同。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无数。

向我的启蒙老师——文学,致敬!

但必须说,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开我脑洞的,还是一些禅宗经典。

比如希迁禅师(石头和尚)那以问代答的“谁字话”:

僧问:如何解脱?
师曰:谁缚汝?
问:如何净土?
师曰:谁垢汝?
问:如何涅槃?
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以及:

天台天台学者道文法师有一天向研究天台教义六年,而后习禅有成的日本真观禅师请法,他说:“《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义就是认为树木花草都能成佛,请问:花草树木真能成佛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为什么不关心自己如何成佛呢?”

我最佩服的就是这种不答反问,泰然自若、驾轻就熟的本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窦泽燕:过去的不一定是历史,历史却与过去相关。
  • fae30bc1dc89:心理学与宗教、哲学,艺术人文是融会贯通的。
  • 爱变心理战志清:心理学让我学会了对人的尊重。几年前,如果“当有人告诉我说她不但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看到声音的颜色、尝到声音的味道时”,我嘴上不说,心理一定觉得她疯了。现在如果有人这样说,不管对错我不会枉加评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承认自己本身“知”的有限,“不知”的无限。
  • 怒放的叶子: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是需要学习的。而心理作为一种现象,无需刻意学习,人人皆有体会。学习心理学的好处之一,是为了解人性,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框架,有了这个框架,看电影,欣赏文学作品,都多了一个支点。
    最初对文学感兴趣,源于儿时要好伙伴的影响,美好的友谊催生出对文学朦胧的热爱,其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爱上了摘抄,读书凡是遇到好词好句好段落,都要记下来据为己有。随着成长,阅读的范围在拓宽,文学让我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看到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了解到人性的复杂多变。
    因为有了文学,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变得多姿多彩,善良与邪恶,崇高与卑劣,勇敢与怯懦,诚实与欺诈,欢喜与悲壮,平凡与伟大,不再是空洞洞的概念,而是活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伴随阅读成长起来的,是不断饱满的内心世界,虽身处狭隘,却能神游无限。假若没有文学的启蒙,很难想象要如何细腻地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轻松地培养共情的能力,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奥秘,清晰地看到生活的多样性。更不用说,文学所唤起的内心的情感,对伟大的崇敬,对远方的向往,对生活的感悟,等等......
  • 付海霞_3107:每句话每件事都有背后的意思,不着急回答等等再说。
  • 怡然风轻:也可以说心理学反过来丰富并加深了您的文学素养。二者本是一体,不可分割。只是交互作用而已。
  • f4210be97305:一直改不掉别人一问就答的习惯,努力努力再努力
  • 上X青:知识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引经据典得需要广泛的涉猎面。老师写的文章能给人正确的引导,这么多经典内容,老师信手捏来。
  • 聆心2016:不答反问,首先是不被问题催眠,因为直接回答问题的背后首先是认可了对方的问题是问题。而这个“question”的背后一定是包含了“problem”的。真正助人的方式一定是助人自助,反问会让对方意识自己的逻辑或者思维矛盾所在,从而反省自己,得到提升。
  • 晋春77:通过学习文学,美学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感受力,当我们面对求助者时,才有可能同理他人!
  • bluecafe:说明你遇到了好的语文老师。为你开启了真正的文学之门。
  • 辛迪Cindy:好的老师有可能成为学生一生的贵人;
    好的老师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还得看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呢。
    文学是李老师的心理启蒙,
    主要因为李老师有领悟心理之心呀。
  • 兔莴苣:个人的某些特质,回看都可循着它的轨迹。我尽所能做好当下,未来也是由无数个当下串起来的。
  • 王振法: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名师的启蒙,如此重要:smile::smile:
  • 当下宁静:站在更高层面,才能看准差异,进而以问代答。自我提升是关键。
  • 248c6a5b969b:心中有丘壑,万事自然处之。
  • 泡芙小姐0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SZ_68de:以前觉得老师喜欢抠字眼,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了。这是一种能力啊。对于迟钝的人来说,很想拥有的能力啊。
  • 泰山丫丫:最佩服的就是这种不答反问,泰然自若、驾轻就熟的本领。
  • 流动的温暖: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 衡润心怡:我最佩服的就是这种不答反问,泰然自若、驾轻就熟的本领。
  • 大力133338:好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对自己影响力很大的老师。期待着成为好学生。
  • 觉悟_b2f4:以问代答,高超技术。
  • 龙哥_da68:不答反问,是一种绝妙的艺术。

    因为回答是答,但是可能是挂一漏万;所以不答也是答,但是可以给别人留下思考的空间。

    自问是让自己觉察,反问是让别人觉察。

    不知道我说明白了吗?🙄
  • 懿文_沐清:当问题的答案非唯一性时,不妨试试这种引发思考的反问。
  • 闻岱:这段时间的作业,已经让我眼花。
  • 老连Alian:跳出问题,看问题的实质,这才是境界
  • 唐铭含:不答反问基本已经跳出问的问题思维框架了,是从更高的层次来具象对象,直指问题的问题,即:为何会提出这个问题。
  • d5c390caf068: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老师不答反问,引人思考,促人成长
  • 欢喜张:我沉默不语,望窗深思
  • 猫猫在路上:老师的不答反问是胸有成竹,而不答反问对我的作用是可以避免回答不了问题的尴尬😓
  • 陶然_0e27:不答反问,泰然自若,驾轻就熟!老师堪称这方面的高手!
  • 七月的简书:不答反问,一定是摸清了问的原由,是聪明人的技术。只答其问,只能说明知识到与此罢了。不答也不问,用眼神让对方自己把原由和答案都说出了,也是醉了吧😅
  • 孙丽芹_520:越来越喜欢心理学,原来心理学也可以这么美
  • c2bfe4be48f2:不答反问,要看到对方的盲点,直击盲点,引发对方思考,这也是找差异的办法。需要自己首先抽离出来看清对方,才能引导对方反思。
  • 心语花香:文学作品中或许有许多关于心理的解读,通过您的课,我觉得您的天分来源于您成长中一直有独立思想的空间与时间,不是想学就能学来的
  • 千江的月:看心理学书,看文学书,看哲学书,看……进了训练营真象进了集中营,我的焦虑指数快到10了:dog:!然后,然后就不焦虑,爱谁谁了:innocent:李老师您的疗法真管用:joy:
  • 骑着蜗牛看风景V:似乎一直在劳动
  • 王冬青_a475:我不管了,伸手就把锅盖揭了。水气散了,我看见了,锅里煮着个小孩的手。
    ——阿城《炊烟》
    文学里有生命现场。心理就是对现场的体验。
  • 1af7bc728a25:过去的不一定是历史,历史却与过去相关。
  • 刘丽囡:最受不了也最最喜欢老师这种有内涵的“胡联"能力和水平
  • 魔法药水:我最最佩服的就是老师这种有问有达,自问自答,不答反问,泰然自若、驾轻就熟的举例子的本领。
  • 07614337c586:心理学的知识易得,书上百度上都能找到,老师说的那些作品,书上百度上也能找到,可是,这两者的联系却只在老师的大脑中。跟老师学习,就是把不相干的一粒粒珍珠串成连在一起的美丽的项链。
  •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佛度众生,只渡有缘人。
    昨天就佛度终众生,为啥却与只渡有缘人,有同修与老师辩论,佛不是度众生吗?无缘人也是众生之中的,为何不度?
    老师说你会为所有人咨询吗?无缘之人他不来找你,你如何帮助他?无缘之人不来,佛想度,可能度吗?
  • yy点点:是,就是这种范儿。犹记得老师上课时随口而出的诗句,名著段落,自然又不带深情,与老师朴素的模样,竟然很不搭的感觉。与我印象中的文青更是全然不同,反倒更吊足人的胃口,令你欲罢不能。也不知是夸是贬,反正听老师的课上瘾却是真真切切滴
  • 808e1ccc5854:不答反问,妙!
  • 李宜秦:文学修养不足,却也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对文学也产生了兴趣。
  • 清晓视野:文字细微处有深意

本文标题:李克富 || 文学让我完成了对心理学的启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kh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