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学习了以后,还需要不断地练习。我们总有很多人学东西,学完以后就着急,说怎么还没学会,为什么这个知识对我来讲没有用,就是因为学了之后还要习!
当一个人真正学会了一个东西的时候,他甚至不需要经过大的思考,他就已经做出来了,核心就在于大量的练习。
所以“学而时习之”就是自修,“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共修。然后“修”的目标是什么呢?最后能够达成“人不知而不愠”这样的一个高的境界。
孔子经常提到说,别人不知道你,你该怎么办?
不被人知道的这种痛苦叫(不被)感同身受,从古至今每个人都会有。
那我们要想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别人就算不知道我们,我们也不会不高兴,我们也依然可以平静地对待,那你就需要自修和共修一块儿来努力。
你得认识到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能够只借助自己一个人拼命地努力。你需要找到其他人,给你带来刺激,给你带来外在的信息。这样你们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个叫作第四种人际关系。
所以《论语》用这句话,做孔子整个理论的开篇是有道理的。就是告诉我们后边,你要面临的是一个艰苦的求学过程。求学过程光读书,光背过记住这些话是不行的。你需要练习,你还需要跟别人互动。
所以自修共修一起,最终我们达成的人格境界——“人不知而不愠”,我能够淡定地处理身边的这种毁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