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生于1961年。家中排行老四,有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姐姐,三个妹妹。兄弟姐妹总共8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没有“穷养儿,富养女”。而是男孩子接受教育,女孩子不上学或者打工。母亲说,她小时候上学还要挑两筐稻子,把稻子加工成米之后,再去上学。在她那个年代有很多女孩都没有接受教育就在家做家务或者外出打工,能上个小学初中,都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
穷的时候,炒菜没有油水,也吃过树皮。富人家的女孩,则是穿戴优越,十指不沾阳春水。也没做过农活,皮肤白的像城里人。
外公是医生,她的几位哥哥都是子从父业学医。外公身体不是特别好,因疾病去世较早,我打生下来就没见过外公的样子。母亲后来也挑起担子,学了裁缝补贴家用。
母亲身材高挑,面容娇好。那时追求者很多,最后偏偏选中了父亲。他们的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是经两家父母介绍,说起此事母亲还得意的说:“是你父亲死缠烂打,那时经常到你外婆家堵我。都看走眼了,你爸坏毛病太多”。而父亲也不甘示弱:“我都被你外表蒙骗了,谁知道娶了个媳妇,脾气这么坏”。
我们兄妹四人开玩笑:“妈,辛亏你嫁了我爸,要不然,都没有我们了,我爸长得多帅,所以我们也不丑。”
小时候,我们属于留守儿童,在村里几乎都是父母外出挣钱打工,子女都由爷爷奶奶照看。所以我们也不见怪,也从未埋怨他们。那时,父母外出就是一年,开心时就是过年,父母回来给我们买衣服,买糖。后来,开始记事了,不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总能听到父母吵架的声音。小时候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吵架,父亲摔东西,母亲也会随手拿一个东西和他打架,有时候睡着醒来,夜里会听见母亲哭泣。
实话说,他们是恩爱的一对,但也是性格相冲的一对。
母亲属牛,骨子里有一份倔强,看似要强实际刀子嘴豆腐心。她太在乎父亲了,父亲好比是她手里的风筝,她攥手里才觉踏实,如果父亲外出许久不见,就觉得不安。
在农村里,家里有四个小孩,的确负担很重,何况两个人一起,一年忙到头就算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做个农活,五谷杂粮卖个几千块就不错了。经济负担太重,生活需要钱,上学需要钱,他们吵架很多时候是为了钱。老家的房子,下雨的时候会漏雨,母亲也经常唠叨,让父亲挣钱盖一个新房,后来终于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盖了新房。
她在乎父亲,但是不注意场合,不给父亲面子,以至于经常发生矛盾。实际只是关心的方式不对。
由于经常吵架,印象中觉得他们的婚姻不幸福,我还曾想过,以后不要像他们这样,吵架太伤感情。那时候是一种不理解,但是有一次父亲脚受伤,需要卧床休养三个月,那段时间都是母亲一直在他身边照顾,吃喝拉撒都是她一人照料,没有半句怨言,我知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于旁人,他们是吵架看似不合,于自己,他们才是彼此都不离不弃的一对。
现在我们兄妹四人都成家,才真正理解他们。他们是越吵架越粘,彼此分不开的。现在他们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少吵架了,一起开店,经营小本生意,到哪里几乎都是两人一起。逢年过节,我们大家庭一起聚餐,多了很多的欢乐。
母亲是很勤快的人,但是身体不是特别好,经常吃药,身体有些虚胖。曾经有段时间腰间盘突出,大姐在家照顾了一个多月,才恢复过来。由于不能太劳累,所以我读小学四年级时,她就没有跟随父亲外出打工,而是全心全意照顾我们兄妹四人学习和生活。一个家庭主妇其实很不容易,一个人照顾四个孩子。她的日常基本是:早上起早做饭,上午洗衣服,整理屋子,到点做中饭,下午还要外出做农活,晚上还要做晚饭。
上初中的时候,母亲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窗帘店,补贴家用。那时我上初一,二姐上初三,母亲还经常做好饭送我们吃,风雨无阻。
那时候母亲在老家,父亲在外地,听不到他们吵架了,而是听到了他们经常打电话,有说有笑。感情不就是这样,在一起时,眼见心烦,不在一起时,又是关心和思念。
写到这,有件事情不得不提。小时候做的一件蠢事。弟弟比我们小,母亲对他多照顾几分其实是应该的,但是那时候在我看来就是偏心,于是有一次还写了一封信给母亲,说她太偏袒弟弟。那封信母亲看到应该很是伤心。后来有一次和我聊天,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对潘敏(弟弟的名字)好,因为我就他这一个儿子,在农村里一直以来都是儿子养老,女儿以后都要嫁人的,远了,还是盼不到。”那时我不理解反驳她:“那不一定啊,说不定女儿比儿子更孝顺。”后来我突然变得懂事了,每次早餐,都有我和弟弟的鸡蛋,没有母亲的。是她把好吃的都给了我们,自己舍不得吃。有一次我拿着鸡蛋,站在屋檐下,奶奶问我为什么不吃,我说要给母亲吃。
现在自己当了妈妈更能体会她的心情。每个人都有终老的一天,谁不希望老有所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总归不在身边,儿子到哪里,家就在哪里,也有了依靠。
弟弟虽然比我小几岁,但是心智比我成熟,上初中母亲有时候在店里忙不开,弟弟就在家给我做饭,洗衣服。说来惭愧,这个当姐姐的还不如弟弟。弟弟以前读书不是很好,但是阴差阳错也上了大学,一路还算是平坦。现在给母亲挑了个媳妇,母亲也是很满意。是时候该骄傲下,儿子管教的还不错。
我读高中时就开始住校了,学校有假的时候我就坐车回家,母亲帮我洗衣服、被褥、做饭。有时若没有回家,她会拖朋友带点菜和衣物送给我。
在安庆上大学的时候,差不多一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到家都是热气腾腾的一桌子可口的饭菜,每次走的时候,都要煮一些鸡蛋或者烧一些菜让我带。回家每次都是很匆忙又短暂,第一天到家,第二天就走。每次走的时候都是母亲起早帮我拿着行李箱,把我送上车。记得有一次做了一个梦,想家想母亲还想哭了。后来母亲跟我说:“你在安庆上学,我竟然也有次想你心里难过,可能就是母子连心吧。”
后来我工作了,实习做导游,经常早出晚归,到处出差,各地奔波。母亲知道我身体不好,加上看到新闻报纸上说飞机游轮失事,特别担忧,有一次去庙里求了一个签,说我不能做导游。儿行千里母担忧,后来我也听了她的话,换了其他岗位。
结婚前,母亲让亲戚从新疆寄的棉花,给我做了几床棉絮。还亲自给我做了很多四件套、买了毛毯,没有其他嫁妆,她给了我一万元让我留着花,母亲还叮嘱我:“不能让你姐姐知道了,会不高兴的,你姐姐出嫁的时候,我们没有什么钱,只给了几千元,现在条件好了一点,能多给自然多给,你不同你姐姐,你姐夫家境都还好,你嫁到阜阳,父母是农村的,没有工资拿”。这一万元,我知道他们也是攒了许久,那时候他们也才给弟弟买的房子,手里没有多余的资金。
我当时很感动,心里不是滋味,你什么时候才可以让父母不要这么操心?
我结婚当天,远嫁阜阳,婚礼在阜阳办的,按照习俗,结婚当天女方父母不能跟随一起去阜阳,结婚当天他们起的很早,来看我。车子开动的时候,父亲给我先生发了一个信息:“娜娜还没有吃早饭,你到时候买点东西让她垫垫。”走的时候,后来听姐姐说,母亲伤心的哭了。她自己说:“嫁大女儿时,也没有这么难过。”
我怀孕时,母亲和父亲经常骑着电动车,不顾严寒,到我的住处探望我。知道怀孕的口味有变,还从老家打的菜籽油,还给我带了老家种的大米。说起我们兄妹四人,母亲说最担忧我,那时我和先生的工作也一般般,没有什么起色。房子也是贷款买的,再加上婆婆不吃肉食,南北口味有差异,她总是担心我不习惯北方的生活。月子里,她也是炖了各种下奶补身体的汤,大老远的骑车给我送来。有时候看着他们这么操心,我也不忍心,我总是说“不用的,我自己会买菜也会做饭的。”
俗话说:百孝不如一顺,百顺不如一用。不管你多大,在父母眼里你始终是个孩子,她会尽其所能去关心你,如果我们直接拒绝,反而让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还不如,让他们继续他的关心,只要他们觉得开心。
母亲从小穷苦惯了,所以一直很节省,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是她亲手做的或者是别人给的,大姐穿了打补丁再留给二姐,二姐穿过缝缝补补再留给我。她自己也没有买过什么衣服。现在我们兄妹四人工作都比原先有了起色,有时候也想孝顺下她,买衣服的话只能和她说,很便宜。她才要,。如果说花了几百元,她就不高兴,心疼我们为她花钱了。
我其实是一个很念家的人,父母在,子女不远游。现在和他们生活在一个城市,买的房子也是一个小区的。这让我感觉自己其实从未离开过他们身边.母亲把我从小照顾到大,从上学,高中大学、工作、结婚、怀孕生子,母亲是一路看着我一步步走到今天。也许她需要的不是吃和穿,也不是金钱,而是陪伴。
有空常陪伴父母,多回家看看。
作者:吴娜 笔名:筱韵 纸笔于2018年2月3日,后整理于2019年3.31日 (原创文章,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