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群里因为一段视频,引起群里的讨论。
这个视频的大概内容就是:一个211毕业的大学生,因为面试之前会把面试的相关回答背下来,然而被面试者说背的太有痕迹,就让她普通聊天,正常沟通下又被谁成情商低,面试一直不成功,所以这个女孩儿家里待业两年。
视频底下的评论五花八门,有批判女孩儿的,有安慰女孩儿的,也有分析因为是想博取流量摆拍的,因为现在的短视频都太假了,很多人都已经不在相信视频的真实性。
而且最近短视频经常有研究生、大学本科、甚至高学历找不到工作的。真真假假,什么都有,但是能说明一点,这样的视频可以得到平台的流量支持,因为大家都喜欢看这类型的视频。
但是我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存在。我的小姑子(跟我对象一个爷爷),今年31岁,应该算本科毕业,属于211学校了。但是自从年前在家待业后,现在过完年快一个月了,还是在家待业中。
之前投了一家北京的工作单位,幸运的是北京那边也同意去入职了,然而跟家里人沟通后,家里父母反而不想让她去。跟她说在家附近找份工作就好了,去北京干嘛?
其实我们所在地区去北京非常方便,做高铁30分钟就可以到北京了,我们周围也有很多人每天北京通勤工作的。
然而他父母劝她别出去,真的是人和人的选择不同。有的人选择安逸,有的人选择活出精彩的奋斗人生。
她家条件是好些,父亲是教育局退休人员,母亲是老师退休,两个人每月的退休金就有一万大几,家里的房子还是我们所在地区最好小学的学区房,家里开着小20万的车,存款至少也有200万。
可是这样安逸的思想是不是太保守了,为什么不在家里有条件的基础上托举一下孩子呢,让今后你孩子的下一代可以跳进更优质的生活圈层,既然孩子想出去看看世界,为什么要把她圈在“笼子里”呢?
一个31岁的女孩儿,整天就待在家里么?刷剧?刷手机过人生最好的年纪?
其实之前也有个比较火的帖子:为什么现在家长都不介意娃在家躺平了?
评论:在家躺平就是多双筷子,出去奋斗就要掏空六个钱包……
可能这是某一类人的选择,我知道很多80后甚至90后的人出去工作以后就再也不找家里伸手要钱了。有的人甚至在大学期间就半工半读,为的就是不给家里多添负担。
为什么这一代的家长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不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解决呢?
我家里的一个姐姐,10年前买房子的时候,那个时候确实也没有钱,男方父母确实给了一点钱,但也不至于像现在家长那样把棺材本都拿出来给她们,她们买房子的钱一部分是男方家里出的,一部分是男方自己攒的钱,一部分是我姐自己攒的钱,还有一部分是各自找他们朋友借的钱。
以后也都是她们自己还的,并没有像现在的孩子那么的拖累一大家子。所以现在的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太多,导致现在的孩子对责任感和家庭感没有那么强。
她们认为父母为我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她们却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换做现在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要考虑培养孩子这方面的问题,不能一味的付出,不然孩子对你的索取也会无穷无尽。
不是不能让孩子出去打拼,而是要告诉她健康的消费,对于自己现阶段消费不起的东西,要靠你自己努力,而不是指望全家为你买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03402/f60680e6f5fc24b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