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五锋铺镇位于邵阳县境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度,北纬26度,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6.5公里,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
五峰铺镇镇区鸟瞰二、历史沿革:“南路五峰铺,宝庆占一方”。五峰铺位于邵阳县的东南部,为邵阳县第二大镇。东与衡阳毗邻,南同永州接壤,是三市边贸经济走廊的交汇处。自明朝起即为宝庆南路重镇,清朝为邵阳县尚贤都。距离邵阳县县城26公里。
非遗文化之蓝印花布老染坊 老街之巷现状三、“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五峰铺镇的传统、历史、文化。
特色鲜明、文化为魂。 (首先挖掘文化梳理文化,确立主题和发展方向,形成一条文化主线)
[蓝印花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蒋良寿传教孙子刮浆 墙上陈列的蓝色印花布 蒋寿良现场在模板上刮浆展艺 挂着“染”字的蓝布招牌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木结构的建筑,二楼的窗外挂着一块写有“染”字的蓝布招牌,颇是醒目,仿佛让人有穿越到从前的感觉。染坊右边墙上整齐地挂了一排蓝色印花布,深重的蓝、纯净的白,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六十多岁的蒋良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省级传承人,也是这家染坊的负责人。
蒋良寿说,上世纪70年代,五峰铺有染坊20多家,做被单、面巾、挂帘、衣服、手帕之类,染坊整天都忙不过来。改革开放以后,蓝印花布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淡出。染坊连维持生活都困难,所以只能转行,附近的那些染坊也都相继停业。但他对这一行特别感兴趣,农闲时便染些布自用,所以那些工具一直保存着。他甚至保存有几张解放前使用过的模版。
[五峰铺扎故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扎台戏”
2017五峰铺扎故事艺展01 2017五峰铺扎故事艺展02 2017五峰铺扎故事艺展03 2017五峰铺扎故事艺展04 2017五峰铺观展人山人海据介绍,扎故事的演员是清一色的童男童女,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有胆量,扮相好,而且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民间老艺人们利用杠杆、力学原理,在“扎”字上下功夫、作文章。如《白蛇传》中,许仙站在彩箱上手举花篮,而青儿脚站在篮子边缘,手拿雨伞轻松亮相,更奇的是白淑贞脚点伞缘,腾云驾雾,使人惊叹。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们有什么飞天功夫,而是老艺人们巧妙地把他们“扎”出来的。真脚藏起来,假脚动起来,真臀坐起来,假臀跷起来……
[产业经济]:五锋铺镇主产稻谷、玉米、花生、油菜、牲猪等,年产值达3.2亿元,镇上400 多家棉毛衫服装厂,棉毛衫服装产业是富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产品除在国内畅销外,还挺进越南、缅甸、泰国及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年产值2 个亿,年创利税379 万元。该产业除为本镇8700 人解决就业外, 还带动周边乡镇6000 多农户进入此行业。
岗森童幼服饰01 岗森童幼服饰02 岗森童幼服饰03改革开放前期,五峰铺棉毛服装生产异军突起,遍布全镇千家万户,蜚声于省内外。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造成核心竞争力不强,再加上缺水的制约,再上新台阶力不从心。于是很多人到全国各地“安营扎寨”,形成“株洲一条街”、“郑州一条巷”、“济南一个市”“北京一个场”等等,这都是五峰铺人的杰作。
[五峰铺斗笠]:在五峰铺,编斗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年长者几乎都会编制,是群众致富的第三产业。由于一直以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纯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编一顶斗笠只能赚几元钱,跟打工或在农村做钟点工比起来,收入差很多。但现在在农村的绝大多数是不便外出的中老年妇女、打工没人要的老人,编斗笠卖成了他们增加收入的理想渠道。特别是,编制斗笠不会耽误正常的劳动生产,通过编制斗笠,空余时间不寂寞,丰富了精神生活。
传统斗笠手工艺03
五峰铺镇的手工作坊异常发达,尤其以斗笠制作为主的作坊遍地开花。五峰铺镇生产斗笠已有200余年历史,民国三十六年,蒋姓兄弟把从洪江学会的斗笠编织、加工技术传入境内,斗笠加工从此在境内落地生根。现在五峰铺还有四五家斗笠加工厂。斗笠原材料是山中一两米高拇指粗细的水竹,经初次加工,把水竹剥成细线,然后再一根根细密繁琐的编织在一起,再蒙一层油纸,涂一层桐油就做好了。
[风景名胜]:中共宝庆南乡五锋铺镇党支部驻地作新小学,1926年成立,由蒋砚田负责;地名传说有马蹄桥、驻马桥、六里桥、七里田、留旗坪、王中铺;道教圣地有高霞山、中天观。以高霞山为主体打造道教文化圣地。修建三清宫,高霞度假山庄等。
环金江湖山水风光带。“山在水中,水在山中,人游其中,如在画中;山水故里,美在水里,神游其里,如在梦里。”景区交通便利,山水如画,民风纯朴,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8℃。太阳岛、金子岭、贞女亭、桃花洞、金南寺、梯田、木屋等,构成了金江湖特有的旅游文化。环金江湖自行车赛已成为名片。
金江水库01 金江水库02 金江水库03 金江水库04 金江水库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