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届的主流话题。家校共育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现在,几乎每所学校,都重视家校合作共育。每个学校都成立了优秀家长委员会,这些家长为了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来。学校每次举行活动,都不忘邀请他们参与,让他们见证学校和孩子们的共同成长。
朱永新老师在他的《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报告中,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概念:“通过建立和发展家庭、学校和社区多方教育主体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影响并改改善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加强招待学校制度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共生,实现家庭、学习和社区的协调发展,父母,孩子,教师风相关人员的共同成长。”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的和睦才有社会的安定,有了家庭的幸福才有社会的祥和,家庭有了文明,社会才会文明。学校不仅要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更要为家庭培养优秀的孩子。所以,学校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个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不可小觑。孟母三迁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耳闻能详。有调查现实:学校在孩子学业成功方面没有多少实际用处,而家庭及同伴的影响才是决定孩子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虽然这有点过度强调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应该引起我们作为教师的重视和思考。我们如何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得到双方共赢?不仅考验我们的学科知识,还锻炼我们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沟通。
从朱永新老师的报告中,我们了解了家校合作共育的发展历史脉络。看到了家校共育的辉煌前景,也为自己在家校共育这条道路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扶手和依据。
只有走进才会尊敬,只有参与才能理解。只有让学生及其父母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学校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回忆自己走过的学生时代。那个年代还没有听说家校合作共育这一说法。因为生长在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他们的意识里,只要孩子不在学校里犯错,老师不叫家长去学校处理孩子犯的错误,父母们在心里就烧高香了。他们根本不会主动找到学校和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整个学生时代,因为自己在校表现良好,老师根本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谁,也不了解我在家庭中的表现。我就这样在家校两端奔跑着,稀里糊涂的长大。没有思考过如果父母能和老师有效沟通,会不会对我的成长更有帮助?
当我大学毕业,顺利就业,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我才明白与人沟通,尤其是与家长沟通会对一个孩子的学习有多大益处。偶尔也会仔细回想我在成长过程中,真的就没有享受到一点儿有关家庭教育给予我的力量吗?细细梳理,还真的发现了一些。其实,我的父母也曾间接的参与到我的学习生活中来的。记得读小学四年级时,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常常相约在晚上在我家写作业。每天写完作业后,母亲都会陪着我一一送同学们回家。虽然同住一个村,但黑漆漆的夜晚也挺慎人的。在母亲的陪伴下走过一个个拐角处,走过一个个深沟,让我们的夜行增添了很多温暖与感动。母亲无形中参与到我的学习生活中,让我在朋友及同学面前有了好的威信。因为有这么伟大的母亲在身边,同学们都喜欢和我在一起学习、玩耍。
作为一名教师,不可避免的要和家长沟通。我是羞于和他人沟通的人。很多时候面对陌生人,我总是还未开口面已绯红。刚上班时还曾因为一位学生而和他的父母大吵一场的情景。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自己幼稚无知。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家长们沟通。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学生涯的不断递增,我从书本或者是他人的交流中或多或少的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家校合作共育的知识。也有意识的开始学着做一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更好的帮助父母们成长。我也通过建立班级优秀家长委员会,让优秀的家长引领其他家长共同进步。为了让家长们更多的参与和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我还和有些家长共同努力走进班级,走进学生,参与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让优秀的家人分享他们人生中的励志故事,去感染孩子们的成长。家长们总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积极参与的我们的活动中来,让我倍受鼓舞和感动。
记得上学期我们学校举办第一节贸易节活动,我们通过优秀家长委员会的帮助募捐了活动中用到的帐篷数顶,还拉来了几位家长的赞助,为我们本次活动提供奖品。正是有了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才得以顺利举行并达到圆满成功。
为了缓解我校上下学期间,校门口拥堵的情况,校长召开了优秀家长委员会。让每班的优秀家长代表们,分批在路上执行上下学期间的安全问题。家长们毫无怨言,寒来暑往他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和我们每天值班的老师一起维持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因为这群最美的志愿者参与,让我校门口的上下学高峰期安全问题得以大大改善。
要想学校良性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和每个孩子的家庭携手同行。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教育才更加和谐美好!我们的教师才能从教学中体验到幸福的人生。幸福,不仅仅是教育的目标,更是人类的终极目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毕生追求。愿我们都能在家校合作共育中遇到更美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