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电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需要包含一篇几千字的翻译。百分之八九十的大四狗都是糊弄过去的,我之前也一直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直到自己着手翻译一篇产品类的英文版36氪,我才体会到最初设立者的良苦用心。
中外表述有语言差异。
有些语句歪果仁只是平铺直叙的解释了什么,但在中国却有一些更有逼格的短语可以代替。于是为了作出一篇不半吊子的翻译,有时不得不反复念叨一段大白话的翻译,来回忆有没有相近的中文表达,以保证自己不在翻译中露怯。有的时候这部分内容和产品的某段历史有关,又要通过自己搜索去看是哪段历史。这样一篇翻译下来,对产品的理解更深,或者产生了新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四六级能力(误)。
有些外文文章中的一些描述表现出和中国不同的切入点。比如对微信的描述“WeChat started as a one-to-one direct messaging app(微信最开始是一对一直接交流的消息聊天软件)”,但是在中国则鲜有类似的文字,在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中也只是说“腾讯必须开发一款移动通讯工具,这就是微信诞生的缘起”。说明歪果仁思考微信是从人与人的交互开始的,而中国本土谈及微信初期几次波折则更注重功能的变革。从这种差异中,能很容易发现这种违和,打开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