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才发现,与孩子心和感情的链接,是通过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而发生的,而这一切没有发生的时候,所谓“看见”孩子,也许更多是“看不见”孩子;
也许,生活中总是发生这样的评判:
看到孩子哭,也许会责怪:你为什么这么娇气,一点小事就哭?
看见孩子不顾一切坚持己见,也许会责怪孩子为什么总是不懂事?
看见孩子所谓的轻易放弃,也许会责怪孩子为什么总是这么不能持之以恒?
其实一切的发生,我们看见是什么呢?我们看到孩子的情绪和情感需求了吗?他们需要的真的是建议和责备或督促吗?
也许,都不是,他们只是需要适度情绪的理解,爱的尊重吧!
看见孩子,是看见孩子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看见双方的情绪,看见孩子的情绪以后,是理解和共情,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看见孩子;
在《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中,这个场景真实的反应了这个“看见”;
儿子和外婆玩,我就去洗脸。他疯得很高兴,突然跑来说:“妈妈,妈妈。”
我对他说:“嗯,妈妈在洗脸。”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他是想告诉我他很高兴。我问:“你是不是很高兴啊?”
他“嗯”了一下自己就跑开了。
很多哲学家表达过这一观点: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放到这个故事中就是,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了,被看见了,于是便存在了。因为妈妈在这一刻是存在的,孩子也有了存在感。
我才开始看这本书,在武志红老师的两篇序言中,我已经收获了极大的能量,这和近期我修行与青春期有关的话题关联的很多,在陪伴姐姐的成长中,从能量的缺失,到能量的补充,到自己的成长和对自己的看见;
这条看起来简单路 ,我竟然走了几年的时间……
时光总是看起来很温柔,但是又不那么温柔的对待着每个人,我们会愧疚,会后悔时光过去却没有收获;
但是,时光又是那么的公平,就像子贤老师说:反思在哪里,进步就在哪里;觉擦在哪里,进步就在哪里;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摘抄:
父母们得知道,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才是根本。相比起来,培养孩子的技能,没有那么重要。特别是,不能在培养孩子技能时,和孩子构建一个非常糟糕的关系,那绝对是舍本逐末。
一个稳定而高质量的依恋关系,对一个人是极大的祝福。如果生命由此开始,那会是非常幸福的。这件事情,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父母与孩子构建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家庭教育中最根本的东西,而在融洽的关系中不断地回应孩子,也有助于让关系更为融洽。
感恩这样一切的发生,感恩我一路遇到的每一个人助力我的成长和不断“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