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176167/330605b5eaea0d69.jpg)
看了会《家事大吉》,跟着大吉穿梭在她的生活里,跟着她到处逛到处听到处看,有些羡慕,大吉的家族成员好厉害,不过个体也都优秀,故事还有很多,下班会看,上班之前看《繁花》,但架不住大吉的故事更吸引我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家那些名人或者他们是旗人,反正好奇心重。
地铁上73岁的老爷爷给70岁的老婆婆让了座,她说她的脚肿了要去医院,老爷爷也说他的脚肿了还给陪伴老婆婆的老爷爷讲,你们看,我也就跟着看过去了,红色的袜子裹着脚,如果不是胖的话那就很可能浮肿了,我立马合上书,让大爷坐下来,可是大爷怎么都不肯坐。他跟站在他旁边的老婆婆的老爷爷的说道,老婆婆旁边的是他哥哥,82岁了,他们也是进城办点事。
老婆婆的老爷爷讲,年纪大了进城看病,年纪轻的人进城上班。
再后来他们说上海话,我看大吉讲家事就不晓得讲了些啥。旁边的老婆婆睡着了倒了过来,我术了一下,赶紧回神,大吉的故事还是斗不过周公。
我看了一下站着的老爷爷,他打盹了。我起来又道,叔叔我快到了,你坐吧。他推搡了几下还是坐了,坐着坐着他打盹了。
地铁晃荡了一下,他又醒了,旁边老婆婆的旁边有人起身了,老婆婆喊着老爷爷过来坐,他没过来。红袜子的老爷爷拉我坐了,我坐了下来,看着手机又看到了单向街的推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里面是卷毛老师过去对科长的采访,我还是又看了一遍,科长的电影也没看几部,小破站看了些片段,他县城青年的故事总让我想起我城镇青年的故事。科长讲过,北京是更大的汾阳,巴黎是更大的北京…
电影看完后,很难描述,还是那句话,我,田铁饼想回元马店。
其实我很贪心,我好想住上个大半年,和那些老朋友老邻家们都聊聊,但我知道元马店一个月就是个尽头了,再呆下午,我和我爸就该动手了。
可能每个在他乡的女人都有这样的声音,我心底的家,一直念念不忘。可是和父母相处以后,你会慢慢的觉得,很多事情,很想要个公平,女儿和儿子的各种平等。但闭塞的乡村,单一的生存本领,有限的资源,我再要求就是我过分了些。
可是结婚了,有孩子了,在外地了,想家了回去了,住的久了,又想着赶紧走吧,种种的情绪都会起来,我觉得得走了。事实上根据我以前的回家经验,一个月刚刚好,可是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一个月又太久了。
人们的亲密关系只能远远的亲,近了就臭了些。
臭就臭,我还是想回元马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