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的智慧和德行不仅仅源于对人性的洞悉,也源于对中国历史上的一种

老子的智慧和德行不仅仅源于对人性的洞悉,也源于对中国历史上的一种

作者: 林辉岳 | 来源:发表于2023-06-02 07:29 被阅读0次

老子的智慧和德行不仅仅源于对人性的洞悉,也源于对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真相的洞悉

雪漠 雪漠禅坛 2023-06-02 20:05 发表于江苏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盈”是最饱满、最丰满的东西;“冲”是没有执著,看起来空空如也,却像宇宙充满了暗物质和暗能量那样无所不包,而且没有一点冲突。

因此,“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意思是,最饱满的东西看起来反而是空空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实际上里面暗藏了无数的智慧,可以对世界产生无穷无尽的作用。

这里说的是德行和智慧,君子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的内证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你就看不出他有什么德行和智慧了,因为他不会沾沾自喜地卖弄。这时,我们就会称其为君子。老祖宗说,君子就像一口钟,因为钟只有敲时才响,君子也是这样,只有到了该用的时候,君子才会显示出智慧和德行,进而影响世界,平时,你会觉得他不过是个寻常人,好像没什么特别。

老子就是这样,他静静待着时就是一个寻常的孤老头,没有人知道他是千古第一智者,如果他出关时不找尹喜,或尹喜没有请他留下《道德经》,那么今天我们根本不会知道有个人叫老子,他有无上的智慧,能影响世界。

那么,如果老子不是这样一个智者,而是一个跟孔子打擂台的智者,孔子在一个地方讲学,他就在孔子对面讲学,会怎么样?如果他是这样的人,孔子一旦掌权,就会把他给杀掉,绝对不会向他问道。为什么?因为他太有魅力了,如果他在孔子对面讲学,学生们肯定会去找他,而不会去找孔子,那么孔子心里就会很不舒服。

当年少正卯就是这样,于是孔子一当上司寇,就找了个借口把少正卯给杀了——我不是说孔子不好,而是说人性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就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不能免俗。老子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从来不去挑战人性。而正是因为他不挑战人性,永远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孔子才会那么敬仰他。

不过,老子的智慧和德行不仅仅源于对人性的洞悉,也源于对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真相的洞悉。比如,如果老子不是这么低调,而是到处讲学,到处收弟子,其信徒和追随者数以万计,甚至数以百万计,他会怎么样?他会很快就被官府给灭掉,他的《道德经》也不会像后来那样广为流传,甚至有可能会被列为禁书。类似的事情,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大家都知道,汉武帝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历史上的统治者对文人是非常忌惮,也非常警惕的,一旦某个文人的影响力过大,号召力过强,统治者就会想办法收拾他,免得他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智者看透了这个真相,因此不会盲目地显露自己,他会把饱满的智慧藏在心里,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予以流露。

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有那么多文字狱,其实就是因为很多文人都没有老子的智慧。最典型的就是金圣叹,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可是他偏偏没有评过《道德经》,如果他学习《道德经》有了心得,就不会集结那么多文人去哭庙,就不会给清政府提供了一个腰斩自己的理由。

直到现在,我想起他行刑前写给两个儿子的那句话(“莲籽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都会觉得非常心酸,那么好的人,本来可以多做些事的,却为了一时意气犯了大忌,受了酷刑,实在可惜。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文人太多了,不过,换个角度看,有些人也算是大成若缺的,因为他们虽然丢了性命,看起来留下了遗憾,却成就了千古佳话,有时,很难说他们到底是得还是失。得失本来就不是确定的,换一种角度,得就可能变成失,失也可能变成得。但是,在我看来,还是柔性智慧更加高明,因为,如果一个问题能够不动声色地解决,为什么非要弄得大张旗鼓,惊天动地呢?这样固然能成就一种精神,但冯道那样的以退为进,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老子的智慧实在太珍贵了,它告诉我们,即使有很好的目的,有时也不需要硬来,完全可以柔和一些,到了适当的时候再做适当的事,因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以,很多文人豁出性命也未必能做成的事,老子不动声色就做了,而且他不但保全了自己,还影响了千秋万代的人类。

当然,我们认为老子的智慧非常高明,但他不一定把自己看得多高。他之所以分享自己的智慧,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强,而是因为一份责任和悲悯。他觉得,有些东西他已经知道了,但很多人还不知道,并且正在为不知道而受苦,所以,他想把这些东西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但回到自身来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他不知道的,所以,任何知识或智慧涌向他时,他都会欣然接纳,哪怕对方是个小孩子。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三辑

相关文章

  • 黑杀限(10)

    太多的意外来源于指向人心的恐惧,我们无法洞悉人性,却在人性的驱使下对自己感到厌恶和不安。善良,只是一种选择,漂亮,...

  • 聪明的投资,源于对人性的洞察

    1/5 不懂经营,就很难投资 A股的投资者有一个缺点,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 比如某家休闲食品公...

  • 聪明的投资,源于对人性的洞察

    1/5 不懂经营,就很难投资 A股的投资者有一个缺点,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 比如某家休闲食品公...

  • 大家智慧

    今天阅读吴军博士《见识》第四章,被“智慧源于生活本身,智慧的核心就是对人性的理解。”这句话扎心了。 生活无处不智慧...

  • 源于对幸福的珍重

    当离我的城市越来越近时,分明听到了内心的沉重,说不清这种沉重来自于哪里,是将要面临某种离别流露出的负面情绪?还是因...

  • 散文|| 茶不语

    中国人对于茶的喜好等同于外国人对咖啡的钟爱,这种区别,源于地域、源于文化、源于品性,也源于习惯。 读杨绛的散文《喝...

  • 读书笔记

    李清泉 现场有神灵,一切的智慧来源于现场。 对管理者而言,一切的智慧来源于员工。 对家长而言,一切的智慧来源于孩子...

  • 夫唯不争 故无尤

    《道德经》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和深刻思索。 目前看的这本《道德经》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

  • “盲目的爱是一种极富人性的情感。”,这种爱是轮回,源于本性,即使包含痛苦和蠢行也值得亲自体验。 《悉达多》中父亲对...

  • 最美的你

    有一种乐观叫做自信和坚强; 有一种活力源于不断学习的执着; 有一种深度源于自我成长的感悟…… 有一种智慧来源于尝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的智慧和德行不仅仅源于对人性的洞悉,也源于对中国历史上的一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bp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