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内地引进出版了日本杂物管理谘询师山下英子的一本书——《断舍离》[ (日)山下英子 著,吴倩 译,《断舍离》,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据作者自称,她当初是受寺院生活的启发,总结出这样一套杂物整理的行为技艺。在她看来,“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第14页)。笔者不免好奇,她所说的“断舍离”究竟与佛法有何关联?佛法智慧又要如何才能融入到杂物管理这一类日常事务当中呢?
一、何为“断舍离”?
所谓“断舍离”,山下英子在书中的定义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第12页)。破烂儿,也就是指家中的杂物(clutter),或者说,是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东西。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第12页)“断舍”表示行动,“离”则表示心灵的境界。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第14页)。
“断舍离”的概念,经过创立者山下英子十几年的推广与发展,已经被提升到了“人生整理术”的高度。山下英子还陆续写作了《断舍离式成长》《一看就懂,断舍离之身心篇》《50岁开始变轻松,人生的断舍离》等等,将“断舍离”的观念应用到身心成长的各个方面。
二、如何“断舍离”?
1. 观念
“断舍离”虽然分别是指行为和心灵状态,但它其实是从纠正观念开始的。
观念1. 关注家中杂物带来的烦恼
“断舍离”需要实践者首先关注家中杂物带来的烦恼。如果家里堆满了用不上的东西,就会把居室变成一个“垃圾暂放室”(第105页)。比如不用的东西、在用但是不喜欢的东西、充满痛苦回忆的东西,这些寄宿着消极能量的物品堆在家里,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在便秘一样。(第73页)如果家里这样的东西太多,就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所以,不要因为觉得“可惜”或不舍得,就把这些东西无限期地保存起来。
观念2. 对待杂物的态度是舍弃,而不是收纳
“断舍离”不同于一般的收纳术。收纳只是把物品都整理整齐,这其实不过是在家里进行了一场“垃圾分类”。“断舍离”要求对物品进行取舍,把不用的东西扔掉,或送给有需要的人,家中只留下有用的、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害怕或逃避选择。筛选过后再来进行整理和收纳,才会变得更有效率。
观念3. 取舍物品的标准是“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放在当下”
“以自我为轴心”就是要明白“是自己在使用物”,对自己有用的物品才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因为某个物品“能用”或“可惜”,就把它留在家里。“把时间放在当下”意思是说,过去曾经有用的东西,但现在没用了,或是以为将来可能会用到的东西,都应该舍弃、丢掉。
书中很多次提及“当下”一词,不过笔者发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指“现在”。而且,她对这个词的界定也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设定固定的期限。她在书中讲到:“时间轴永远是现在”(第12页),“觉得多长一段时间属于‘现在’都可以,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现在’存在”。(第71页)
关于“把时间放在当下”,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凡是目前用不上的东西都统统扔掉。事实上,一些非常用的物品也包含在了“当下”(或“现在”)这个概念的范围之内,比如那些可能是每个季度、每半年、每一年才用一次,或者只是在一些很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的东西。(第83页)也就是说,时间轴放在“现在”,但也包括了对未来的预备。
观念4. 在共用空间中要尊重他人、慢慢影响他人
如果居住的是共用空间,就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要觉得他人(比如室友、丈夫、妻子、父母等)的某样东西是垃圾,就擅自扔掉。不要试图去控制别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慢慢影响身边的人。
2. 行动:“断”、“舍”
行动1. 从“只集中于一点”开始
找到一个时间(一天、一小时、一刻钟都可以),聚焦于一个在这段时间内可以收拾完的场所(比如抽屉、钱包等等),开始实践“舍”。可以优先收拾自己比较重视的空间(如卧室),或是比较容易收拾的空间(如冰箱)。
行动2. 学会扔东西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要学会扔掉杂物就先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然后再处理自己比较在意的东西。选择的标准可以先设定为“需要、不需要”,然后再加上“舒服、不舒服”。扔的时候,要做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有些东西可以转送给别人,或是二手变卖。最后留下的东西都要能够物尽其用,数量上则以“感觉自己能够掌握”为宜。扔东西不但会使你对留下来的东西更加珍惜,而且会让你在买东西的时候更加慎重,是因为真正有需要才买,而不是因为促销打折。
行动3. 整理
经过筛选之后,再来对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不要把所有的空间都填满,控制家中物品的总量,物品的摆放要方便存取,并保持一定的美观。
3. 收获:“离”
作者认为实践“断舍离”的过程,也是很好的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反思自己:是否舍不得放下过去,是否恐惧当下,是否想要逃避未来?并最终实现自我的完善。经过“断舍离”,不仅居住空间变得舒适,头脑和心情也变得清爽,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作者最后总结:要在思想上打破对物品“拥有”的错觉,要知道一切物品不过都是向地球“借”来的,“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