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完了邹小强的《只管去做》这本书,感觉它也许可以指导迷茫中的我,带着我踏上充实之路,所以这两天开始实践书中讲的方法。(PS:听书这件事,很奇妙,一本书听完大概能够有效得到5%的信息就不错了,很难成体系地了解书中的内容,更别提去用了。但是听书可以帮我筛选哪些书是我接下来要精读的,哪些书是要去实践的,并且在听书的过程中对于要重点读哪部分,如何实践,脑子里大概有个概念,从这点上来讲,听书很有意义。)
我先按照书中所说的,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试图通过这样 的方式找到走心的目标。信的第一部分,我想大概是我最渴望的部分吧,几年前我给三十岁的自己写信也写到了那样的场景,可惜几年时间过去了,依然没能实现,只是这个渴望变得更加强烈。我经常觉得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有身边的朋友这样说过,但是在信里,我明确的看到自己的渴望,那个场景非常清晰,温馨而幸福。当然我也承认在自我实现这部分我依然是迷茫的。所以也许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只是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
然后我按照信中的描述,把五年后我理想的工作生活的状态,转化为一个一个愿景,生活、事业、健康、财富、人际、 学习、突破、休闲娱乐。完成这一步,五年后的生活不再只是一副美好的画面,而是一个一个可以畅想的愿景。
接着,再把每一个愿景孵化成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这个愿景,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要实现健康的愿景,首先要让体重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完成减肥的目标。这些目标逐一列出来之后,我发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限的时间不可能完成,为了让目标可以实现,按照书中的步骤,我对目标做了检视和调整,确保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的时间不超过我的可支配时间,确保目标是合理的。然后再按照SMART原则,对目标进行具体化调整,确保目标可以被实现。
在制订好目标之后,我画了一副甘特图,把我的目标具像化到未来一年的时间里,这样就对未来一年的目标在整体时间上有了把控,可以时时检视自己的进度,并及时调整。这是让我在实现目标的时候,可以抬头看路。
之后,我把目标中的项目类目标整理出来,用倒推法分解项目步骤,把复杂项目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并对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化解的方法论。这是让我在实现目标的时候,可以低头踏踏实实走路。
做完上面这些,我已经很累了,感觉大脑已经不怎么转动了。所以,我决定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再继续。
当我停下来之后,脑袋其实还在加工我刚刚看书和实践的信息,我想到要画一张点状图贴到墙上每天按完成情况涂鸦,还想到一些改进办法。。。大脑还在运转,手就已经惯性地打开直播开始休闲了,然后大脑就被直播吸引,思考停止了,刚够最后想到的改进办法没有记住,到现在都没想起来。哎。
我的大脑是极其害怕无聊的,所以我习惯无论干什么的时候都让大脑不要闲着,听书、看直播、看剧、看综艺,反正就是不管干什么,都要有点声音给大脑输入,让她别觉得无聊。但其实,这些声音都是大脑的噪音,是实实在在造成污染的大脑噪音,它们打断了大脑对已经接收到的信息的处理,并不断给大脑输送一些没什么用的信息,让大脑的负担越来越重。但是输入这么多信息,大脑总是要处理的,所以只有在睡觉的时候,终于不再输入信息的时候,大脑开始处理各种各样杂乱无章的信息,这也解释了我为什么爱做梦,做很多稀奇古怪的梦,且一梦接着一梦,这导致在睡觉的时候大脑都没能好好休息。对大脑而言最高效的工作状态是专注的时候,最高效的休息状态是没有杂乱信息输入的时候,就像冥想的时候。
这个插曲和反思,让我决定,以后不要时时刻刻听着书、听着课、刷头条什么的,不要总是带着耳机刷手机,不要再给大脑输入一些没有用的杂乱的信息;工作的间隙,就让大脑什么信息都不接收,她会自动把之前已经接收到的信息做处理;学习之后,就安安静静洗漱休息放松,大脑自己会消化刚刚学到的内容。这样大脑已经及时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了信息,轻松高效,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活跃,不会总是做梦了。大脑轻松了,也可以休息好了,也可以有好的睡眠了。
今天真的是很充实的一天,不仅读了本好书,并且实践了这本书,而且找到了让大脑更高效、让睡眠更踏实的方法。我爱这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