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39回,宋江肠胃炎好了之后,想和戴宗、李逵和张顺三人聚餐,无奈没看到三个人的影子。于是一个人闷闷不已,路过浔阳楼,不想错过,便上去游玩。
凭阑举目,喝彩不已。然后找酒保,点了一桌子好酒好肉好果子来享用,一杯两盏下肚,不觉沉醉,猛地蓦上心来,心想:
“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 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感恨伤怀。然后借着酒劲在白壁上挥毫颇墨:
原文是: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 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大喜大笑,然后回到营中,一觉睡到五更,全然忘记发生了何事。
而这首诗,恰恰被一人看到。
此人叫黄文炳,原著中说他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听说蔡九知府是当朝太师儿子,时常过来拜谒,以求升官。
当天,他在浔阳楼上歇息,看到宋江的几句话,在那研读。
读到“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摇着头说:“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
然后找酒保问过宋江写诗时的情况。酒保提到,独自喝了一瓶酒,醉后疏狂。
如果黄文炳不较真,此事也便过去了,因为是酒后疏狂。没想到黄文炳把诗抄写下来,然后来见蔡九知府。
寒暄已毕,便问近日京中有何新闻。知府说了情况,然后提到要紧守地方。黄文炳不失时机地拿出宋江写的诗。
知府看完了问:“这是个反诗,通判哪里得来?”
黄文炳把自己发现的经过一一道来,然后把诗解释给知府听。
“耗国因家木”,是指宋。“刀兵点水工”是指江。“六六三十六,播乱在山东”,郓城正是山东。此人与知府读的街市小儿谣言完全一致。
在黄文炳的添油加醋下,知府也大吃一惊,于是找来画名册,果真发现了宋江的名字,便让戴宗将此人带来问话。
戴宗使了个神行法提前给宋江报信,让他装疯卖傻,糊弄过关。没想到黄文炳不依不饶,定要将宋江带到堂上问话。还打听得到宋江根本没疯,于是将其打上五十下,皮开肉绽,鲜血淋淳。
宋江招架不住,只得招道:“自不合一时酒后,误写反诗,别无主意。”知府随即取了招状,将一面二十五斤后果的死囚枷枷了,在大牢里收禁。
然后派戴宗使神行法去京师报告,半路在梁山泊,吴用等人造了一封假书信回来,被黄文炳发现破绽。认为宋江可是结连梁山泊的重罪,知府当厅立了文案,定期押去斩首。
黄文炳的所做所为,对自己而言,想赌个好前程。但在自己兄弟眼里,并非如此。
原著中41回提到,黄文炳有个嫡亲的哥哥唤做黄文烨,是一母所生。黄文烨平生只是行善事,修桥补路,塑佛斋僧,扶危济困,救拔贫苦,大家都叫他黄佛子。
而黄文炳虽是罢闲通判,心里只要害人,惯行歹事,被人称作黄蜂刺。
两人分开住 ,中间隔着一个菜园。一个贴着城住 ,一个近着大街。黄文炳回家炫耀:“知符都被瞒过了,却是我点拨他,教知府先斩了,然后上奏。”
黄文烨听后在背后骂道:“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于你无干,何故定要害他?倘或有天理之时,bao应只在目前,却不是反招其祸 。”
果真应验了,宋江指挥好汉活捉黄文炳时特意强调:“他兄既然仁德,亦不可害他,休教天下人骂我等不仁。”
可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黄文炳落得个生割活剥的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