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往西,第一站是武威。那大概是下午1点钟了,往武威方向的车很少。等了一会儿后,终于有一辆小轿车在我身后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跟司机大叔说明搭车的请求,而这时候司机大叔却又犹豫起来。既然停了车,就说明想搭我的。那为什么又犹豫不决呢?这时候我立刻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然后特别有诚意的讲明自己真的是个大学生,真的就只是出来旅行的。司机大叔这才让我上了车。这时车窗外的景色与刚出兰州时的景色并无二致。灰黄色的山坡零星的草地,裸露出来的土层在烈日的暴晒下显得毫无生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兰州的所在就是陇中高原,直到我第一次去过兰州后才知道原来兰州也属于黄土高原。而陇中高原是在临夏南部甘南等地。
车行过天祝,大叔说很快就要到乌鞘岭了。最早对乌鞘岭的了解是因为火车。乌鞘岭的火车隧道是全国第三长的隧道,全程20公里,次于太行山 隧道和吕梁山隧道。而乌鞘岭在历史上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它东望陇东西驱河西的独特地理位置,历来都是各朝各代的军事要塞。
进入乌鞘岭的山区后由于高速公路正在修路,我们只好拐上国道。山里的路况并不是很好,又曲折多弯。所以大叔的车速开始放慢。而最令我惊奇的是在连绵的乌鞘岭山区里,我竟然见到了草原!虽然并不是很大,但它却真实的存在于这里。大叔后来告诉我说,在乌鞘岭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叫抓喜秀龙的草原,这里的草原与那里相比,只能叫草地。但我还是很高兴,这是一路来与乌鞘岭东部黄土高原最不同的景色。就是山里的这一点绿,让下午4点钟的太阳不再毒辣,让路途变得不再那么遥远。
其实一路上我与大叔的谈话都是以大叔对我的指导教育和批判为主,以我的点头微笑和无力反驳为辅。我们之间的话题大多都是关于河西走廊的地理民俗与少数民族等,偶尔会讨论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和行程。其实我觉得大叔似乎不太喜欢我,也许是因为一个50多岁的人实在无法理解一个20岁姑娘为何要独自旅行而且还要去新疆的行为吧。但其实没有关系,所有的不解我都不会在意,所有的批评教育我都会当成是对我的关心。因为愿意搭我,我已经很感谢。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所以要体谅。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帮助自己,所以要感恩。
到达武威的时候大概下午3点多,我并没有进武威市区。看着大叔开着车绝尘而去,我突然间放松下来。是的,我很紧张。或者说和刚刚的大叔在一起的时候很沉重。他用上个世纪的思想让我感觉到我的旅行简直就是一场疯狂、幼稚、愚蠢的闹剧,当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愿意帮助我的。我想我该下车吃点东西透透气了。
武威 貌似只有一个高速出入口,路两边是大片的农田。近处的西瓜地看不出到底有没有开花,稍远一点的玉米也才只有半米多高。太阳依旧猛烈,湛蓝无云的天空像骄阳的帮凶,让下午4点的大地仍然炙热无比。顺着太阳的方向,远处是祁连山的东端,远远的看起来并不巍峨,但隐藏在强烈阳光下看不清楚的尊容却陡然令它增加了些许神秘感。过了武威 ,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河西走廊。我忽然在想,千年以前的张骞是否也曾经站在西域的烈日下对着祁连山脉发出感慨。答案不言而喻,只是千年前张骞的胸襟岂是我辈所能相比的。
沿着高速走了不到五百米,前边突然停下一辆车。我赶紧跑过去,正打算叫“叔叔”的时候,车窗摇下来,才发现车里面是一个大哥。大哥说他去山丹,距离张掖只要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那时候的我对山丹的了解除了焉支山和军马场之外,其他一概不知。最要命的是我根本不知道山丹到底在什么地方,可是我就那样稀里糊涂的上了车。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对大西北的人有天生的信赖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总觉得厚重敦实的大西北养育出来的人必定多是朴实善良的。可就是这个朴实善良的大哥让我一路上不断的心惊肉跳,不断的质疑自己上车的决定是不是真的错了。
将近五点钟的时候,因为经度的原因还是烈日当空。路的两边开始不再有大片的农田。西北荒漠化下大片稀松的草地延绵到远处的群山脚下。再往西,草地上开始出现了时断时续的矮黄色土墙。我在思考了很久之后终于忍不住问大哥那到底是不是明长城,结果问出来之后还是被嘲笑了一番。大哥看我对明长城有兴趣,便在一个叫新河驿的地方停下来。连霍高速在这个地方从明长城的坍塌处穿过,再往西明长城就完全在高速公路之南了。
大哥大概也从来没有认真的看过明长城,也和我一起下了车看起来这“矮土墙”。高速公路东边的明长城是一段城墙,都用铁丝网围着,保存还算完好,一直延绵着向东方伸展去,看不到尽头。我们从铁丝网的破洞走到明长城的脚下,大哥甚至还用手摸了摸城墙。我也想学大哥的样子去摸摸城墙,可手伸到跟前却又不敢触碰。这长城是几千年前就有的存在,不管是敬也好畏也好,总之我最终没有去摸它。高速公路西边是一个烽火台,紧挨着烽火台南 边是一个明长城博物馆。我和大哥兴冲冲的跑过去,却只看到肮脏破碎的玻璃和杂乱空旷的地面。除了外面墙上陈旧褪色的招牌,博物馆曾经的面貌早已不复存在。我突然有点痛心。文物,就算不被保护,也请不要践踏好么!在明长城的烽火台边上建了这样一个可笑的建筑。而它的北墙,竟然还紧挨着烽火台的南边!
下午六点钟的太阳依旧猛烈,我和大哥启程继续赶往山丹。一路上聊着张掖、武威的风土人情,聊着山丹的军马场、焉支山。军马场因其是历代皇家军马场以及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军马场而出名。而焉支山则因匈奴而出名。焉支山又名胭脂山,西汉时期霍去病横扫河西驱除匈奴,匈奴人发出“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的感慨。
时间过的飞快。到了山丹,想请大哥吃顿饭以表谢意,大哥却急匆匆的离去,说是还有事情。我找了一间旅馆住下,天空昏暗,彩霞相应,太阳西沉。一下午的时间,从兰州到山丹,450公里。河西走廊、乌鞘岭、祁连山、焉支山,耀眼的烈日和干燥的风啊,是西域还是甘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