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小慷
![](https://img.haomeiwen.com/i6193289/649fed3cf590e48a.jpg)
今天早上上班,快到校区的时候心里在盘算今天早餐要吃什么,因为好久没有吃包子,刚好公司楼下有一对中年夫妇在过道里摆了一个早点摊卖包子,于是带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早餐店。
后来把包子带到学校来吃,吃着吃着,我发现其中里面有些包子是过夜的,并不是早上现蒸的。
对于一个“吃货”而言,每天的三餐都是很重要的,早餐并不只是填饱肚子,一餐没吃好,就意味着减少了三分一的“吃”的乐趣。当我发现包子根本就不是今天现蒸的时候,我有点生气,不耐烦,当时孔姐姐跟我一起吃早餐,于是我脱口而出:“我以后再也不在他们家买包子了!”同时,心里暗暗地想:“这简直就是无良商家嘛,自私自利!”
当我心里这样想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正在指责卖包子的这一对夫妇,我进入了“豺狗模式”,而此刻,我指责对方时,其实我并没有真正去体会我的情绪下面,我自己的需要是什么。于是,我开始做自我连接,去体会我之所以会不耐烦,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我找到了三个需要,第一是健康的需要,我不想吃到过夜的包子因为我真的很看重健康。第二是愉悦的需要,我喜欢吃包子,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吃上新鲜的包子那么我的心情会很愉悦,第三是公平的需要,我希望自己早上花的钱有一个公平的回报,我看重公平。
当我体会完自己的需要,我开始尝试去体会这一对卖包子的夫妇,他们为什么会卖隔夜的食物呢?他们背后的需要是什么?这让我想起了在民族大道有一个叫胖嫂的阿姨,她每天跟他的丈夫都在民族大道学生公寓的旁边的巷子卖铁板烧,他的老公卖卤菜,卖了十几年,而他们之所以每天坚持出来摆摊,是为了将来给孩子多攒钱,是出于对家庭的付出、贡献和爱,这对夫妇的儿子在武汉三中上学,后来考上了华科。同时我又想到了我初高中最好的朋友,她的妈妈为了支持家庭的开支,也是在外面摆摊卖文具,平时的时候就吃盒饭,经常不能在家里的餐桌上好好吃上一顿饭。
而我早上买包子的这一对夫妇,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但是我想,他们顶着寒冷的天气坚持摆摊,也一定是出于对家庭的贡献和爱的需要,他们或许觉得天气很冷,没有卖出去的包子直接扔掉是很浪费的,就像我们当天的时候在家里,做了一顿饭没有吃完,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选择第二天再吃是一样的。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好像现在很多人都在感叹:赚钱很难,花钱越难越容易。生活在今天社会的中年人,现在上有老,下有小,承载着巨大的压力。每一个家庭,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世界求生存,可是生活的磨难和痛苦往往把人折腾的无觉察式的只能照顾到自己。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不依不饶的总是去指责和批判他人,或许只会给这个社会每个人更大的压力,而无益于社会幸福感的提升。
当我把关注点放到自己的需要和体会这一对夫妇的需要上时,之前我在豺狗模式中的指责以及不舒服的情绪真的缓和了很多,我感受到了自己可以比较平和的面对早上的不愉快事件,我的内在已经对这一对卖早餐的夫妇没有了偏见,我想,下一次如果还要吃包子,也许可以直接跟他们说出我的请求,“我希望买到的包子都是现蒸的,因为我真的很看重健康和口感,而不是在心里暗暗的较劲儿,朝他们投射出厌恶和不满的目光。
同时,我真的很感谢今天的“包子”事件,这个事件让我发现我的内在有一个叫做“自由、自主”需求,曾经被深深的压抑。我发现我这人经常在吃的方面表现得非常执着,如果我计划今天吃一个东西,结果计划泡汤或者吃的东西不如我的心意,我常常会感到愤怒,我如此的渴望在“吃”上得到满足,是源于小时候在家里,在吃的方面往往受到的控制较多,无法自行做主,而我的内心又如此的渴望可以自由选择。所以在做自我连接以后,我深深的明白,我之所以愤怒,这对夫妇的过夜的包子真的只是一个刺激物而已,真正的源于童年的时候那些在食物上未满足的需要在刺激我,在提醒着我,已经成人的我,需要关爱自己,勇敢的选择做自己,不害怕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