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醒很早,应该是最近周四起得最早的一次。
早上多了许多时间,语音写作完成了2W字,这一天突然好轻松。
现在下午6点半,在办公室写日更,工作基本完成,等着客户的最终确认。
原本想按昨天的计划写,写着写着就变了方向,索性就改了吧。
今天有小伙伴和我吐槽,说写东西有点难,完全没有头绪,不晓得怎么写。
我说我也一样,觉得写作很难。
我们向来重视写作,从小学写日记到高考800字作文,学了十几年,但好像还是学不会;写作方法老师苦口婆心一直说,记不住也用不上。
原因在哪?
我原来觉得写作是玄学,靠天赋、靠灵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等凡人,放弃治疗比较快。
工作逼着我拿起笔杆子写作,怎么办?写呗,找好文案、好文章,模仿着一篇篇写。
写作依然困难。经常大脑一片空白,枯坐掉脑前。问大家,都说挺难的,不差我一个,就继续为难吧。
难着难着,好像也还成,写过来了。
有时候,问题本身就是答案。写着写着,我也写了好几年了。
这个回答,我说给小伙伴,他显然是不满意的。
所以,我拿出在开智课堂“快写慢改写作训练营”学习到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试图解释写作为什么难。
写作是输出,我们用文字输出自我认知的内容,与自我、与读者交流。写作给我们出了三道难题:
首先,写作出了一道数学题。
我们需要从大量的词汇中,挑选出合适的词汇做排列组合。
那么,请问3000个常用字,提取出1000个字词,有多少种排列组合呢?
我的大脑已经罢工。
其次,写作出了一道实验题。
大脑像一个仓库,储存了大量信息,但写作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工作记忆这个操作台上调用合适的记忆加工。
也就是说,当下能被调用的内容有限,有很多写作资源无法被使用。
最后,写作出了一道沟通题。
写作是书面沟通,书面沟通最大的缺陷是单向沟通。
沟通需要反馈,写作的反馈通常是延时的,社交媒体平台让反馈加速,但单向沟通的本质没变。
高手练习自我对话,通过单向沟通的形式,让读者读出双向沟通的幻觉,让读者听懂他的思想,为读者创造一次阅读体验,发出WOW的赞叹。
我再赠送一个金句,来自美国认知科学家、语言学家和作家史蒂芬·平克:
写作是网状的思维,用树状的结构,以线性的文字表达。
一语中的,说尽写作之难。脑海千头万绪,胸中万千丘壑,下笔犹如千钧。
果然,又被吐槽。
的确,当一个人问,写作为什么难的时候,目的并不在于找到答案,而是写作有没有方法,或者说怎么能让自己轻松写完一篇合格的文章。
这个,明天再继续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