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做一件事不难,难得是明天还继续,后天还继续,大后天还能继续,每一天都能坚持下来,大多数人包括我,往往第三天就放弃了。
可能因为懒癌发作,可能太多诱惑转移了注意力,也可能是时间管理不够好,导致内心原本想坚持做的事情一次次被搁置。
然而更多时候,人会下意识地想待在舒适区,不想自己舒服的状态被打破,走进另外一个“逼自己”的状态。就比如写作这件事,说它难并不难,最难的就是逼自己坚持。
写作是精神思考活动,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总结,需要写作者主动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所有的过程都需要烧脑,烧脑总是比什么都不用想的状态要难得多。
因为人天生有惰性,坚持写作就是跟自己的惰性抗争的过程。
打败惰性,形成习惯,你就赢了一半。
如何形成写作的习惯?反思一下,我们小时候很多习惯的养成是自然而然的,比如每天起床就要刷牙洗脸吃早餐,每天都会自动自觉去做这件事,如果不做就会不舒服,因为已经形成了习惯。
01 坚持养成写作习惯—固定时间写作
给自己安排固定的时间写作,每到这个时间,只要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就按时开始你的写作。形成固定时间后,大脑已经记录了这个行为和时间点,到点自动会有“唤醒”服务,总有一个声音提醒你,写作时间到了。
高产作家树上春树就是这样规划时间的,每天按时休息,固定时间写作,写完后就休息和运动,即是放空又是充电,写作之余享受生活的乐趣。
女作家严歌苓一样高产,几乎每一年都有一部作品出来,除了文字她还编剧,安排好写作的时间,全心投入写作,严歌苓说只要哪一天不写字,反而感觉不舒服。可见写作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
如此看来,简书的日更是有利写作者写作的,通过日更要求自己,监督自己,激励自己。
02 坚持养成写作习惯—持续的输入
写作是精神活动,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狂欢,是一个火花四溅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输入,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精神世界才不会停滞不前,才不会有枯竭的那天。
胡适说,书籍是人类历史经验和智慧的总结。阅读可以最快速度获得人类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每读一本书,就吸收多一点营养。写作中,再把各种营养消化利用。书籍,戏剧,影视剧都可以列入“读”的范围。
胡适又说,读书既要“精”又要“博”,自己的行业或喜欢的领域要“精读”,同时还要博览群书,诗,史,经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各方面都要涉猎。
写作不是简单靠喜欢就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的,它需要写作者逼逼自己,咬咬牙,就像建房子一样,每天积累一点点,总会筑成一座高楼。
马尔克斯曾经认为自己无论干哪行都可以,就是做不了作家,但是他咬牙硬撑,坚持写下去,这才有了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百年孤独》。
“人生比你想象的要短”—马尔克斯。
想好了,决定了,开始了,那就坚持做吧。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