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过自己能得奖,特别是在一个由读者用脚投票表决的奖项上得奖。挺突然,也出乎我的预料。
这件事,再一次验证了我这几十年悟出的那个道理,也就是:凡是你绞尽脑汁,特别想要的东西,也是你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越是在风轻云淡可有可无之间闲庭漫步,属于自己的东西,大概就会信手拈来。
也许算是急功近利,最近又突发奇想,要在历史这条线上搞点名堂,于是乎,便一头钻进我老部队的军史。
之前的三十多年里,因为总是在“此山中”里转悠,可能是距离太近的缘故,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这座“山”,竟然是那么美,那么的壮观。
当翻开六十八军军史,再次走近一个个勇猛善战英雄们的那一刻,这一次,便大不相同了。
三十多年之前,我并没有跟风,与有些把脑袋削成尖的同学们一起,想方设法把留在陆军学院任教,当成毕业分配的第一选择。
而是独辟蹊径,跟学员队的领导,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理由,便没费多少力气,就分配到了离家乡最近的这支部队——六十八军。
虽然,在陆军学院学习期间,多多少少对我们所在军区范围内的几支部队的历史,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特别是对那些英雄辈出的部队里的大英雄们,从小就在自己脑袋里面形成了抹不去的印记。
真正走进这支部队的时候,情形又不一样了。曾经那支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杨勇司令员非常看重,并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那场著名的“金城反击战”委以重任的“穿插营”营长石广志。虽然,当时已经是我们六十八军的副军长了,但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么大的“官儿”,与寻常百姓家的长辈,没有任何区别。
那个带领“化袭班”的12个战斗英雄,在突破敌人前沿阵地之后,仅仅只用了13分钟,便打掉了“白虎团”团部,扯掉了“白虎旗”,打死了包括“白虎团”团长崔喜寅、机甲团团长陆根珠在内的二百多个敌人,在我儿时就已然成为了心目中鼎鼎大名的战斗英雄杨育才,也成了我天天见面的直接首长。
耳濡目染中,这些大英雄们虽然远没有文学作品里那么炫酷,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在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之间,都会让人觉得真实,感到温度。
我忽然体会到,如果用“有血有肉”这个词,来形容这些英雄,是那么地贴切。
历史不好写,但是,我真的想试着写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