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69】文慧:读《道德经》育儿第三十二章:道

【469】文慧:读《道德经》育儿第三十二章:道

作者: 文慧的心童年 | 来源:发表于2020-04-17 22:52 被阅读0次

2020.4.17,坚持写文章1年108天(第469篇),为以后开一家有温度的育儿主题书店做准备,影响1万妈妈加入亲子阅读!

我是文慧,专注于亲子阅读5年,希望可以陪伴0-6岁孩子和妈妈一起享受悦读时光,陪您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

加入彦彦老师的【国之学堂】线上社群学习传统文化,第一本书讲的《道德经》,每天听完彦彦老师讲道德经,再抄写一遍学习的内容,即练字又静心还能开智慧,一举多得。

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博大精深,想真正的理解吸收需要不断的输出,每天写一篇读《道德经》后的一些思考。

今天读《道德图》第七篇“天、地、人、道”,最后一章“道”,天地人都合于道。

在这一章中,作者再次强调,道隐无名,无名而有朴,虽无名,却天下莫能使之臣。

告诉大家不要借引述鬼神圣人之言,来迎合不同君王的个人爱好和野心。真正的天地大道,是不会因为天下的任何人和事而改变的,也不会因应不同君王的治国之需而调整。

为了让更多人按自然和人性的规律办事,设立了不同的制度和名分,但这些制度不可以无限度地被扩展下去,应当适可而止,而这个适可而止的界线,就是不能违背自然和人性的规律。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新的危险。

彦彦老师讲人很容易去看表象,很容易去看一些自己眼睛所能见到,耳朵所能听到的事情,可是却很难能够识别真正的大道在哪里。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有无尽的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去探寻一下里面的道在哪里,里面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当自己烦恼的时候,其实只有自己才能够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

作为帮助我们的人都只能给我们一把钥匙,或者帮忙擦一下我们自己的那颗钻石,或者让我们去觉察自己。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本质,寻找自己的卡点,并努力去解决它。

所以真正的大道,虽然看起来无形却一直体现在很微小的地方,但实际上大道无处不在,任何人都不能让道来遵从我们,只有我们去遵从道。

“道”需要我们去了解它,去臣服它,去遵守它,去探寻他,而不能妄想去改变它。

1、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天上要下雨,是因为天地之间阴阳化合,水气相生就会降下甘露了,并不需要对人指使,人指使他也没有用。

2、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知止可以不殆,我们要懂得停下来,不能无限度的去扩张,我们要知道设定这样的名、制度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道,而不是为了被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要知道适可而止。

3、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道行天下,犹如天下所有的河流终将归于大海一样,大海有容纳之功,河流亦可自然而成。意在指出,不要想着用那些违背天然道德的社会道德去替代道,而是要去顺应大道。

道存在于天下,就好像溪流终将归于江海一般,江海能够容纳万物自然而成。

人不管是做任何的事情,最后要去归于“道”,我们在这个世间所有的学问:科学,宗教,文化,知识都是为了显化道。

“道”虽然存在于无形,可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这个道。所以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书,知识,科学家的实验等很多东西,我们会觉得说心有灵犀,我想要的就是这个,是因为这个道就是存在我们身上的智慧。

“道”本来就在我们身上,就在我们的智慧库里面,只是我们过往没有发现,不知道要去找。

我们看各种书籍,学习各种经典,然后去打开自己的智慧,找到自己心中的“道”。

“道”也许每个人显化出来都不一样,并没有一个法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读经典,因为经典更接近于真正的大道。

我们去和任何一个老师去学习,都是为了开启自己的智慧。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要去学什么,我们可以选择去哪里找学习,最终是为了找到自己心中智慧的钥匙,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符合自己心中的那个“道”。

用《道德经》育儿小知识:

今天读第三十二章“道”对育儿的一些感悟,道隐无名,无名而有朴,虽无名,却天下莫能使之臣。道行天下,犹如天下所有的河流终将归于大海一样,大海有容纳之功,河流亦可自然而成。

不要想着用那些违背天然道德的社会道德去替代道,告诉我们育儿也是如此,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遵循自然为孩子设计的成长规律,而不是用一些社会道德来破坏孩子的成长,使他无法成为完整的自己。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这一章这句话最深刻,知止可以不殆,我们要懂得停下来,不能无限度的去扩张,我们要知道设定这样的名、制度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道,而不是为了被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要知道适可而止。

为了让更多人按自然和人性的规律办事,设立了不同的制度和名分,但这些制度不可以无限度地被扩展下去,应当适可而止,而这个适可而止的界线,就是不能违背自然和人性的规律。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新的危险。

育儿理论也是,现在家里孩子少,都是宝贝,家长也把期盼放在孩子身上,学习各种育儿理念,但是我们做父母一定要学会选择,不能让这些育儿“工具”牵着鼻子走,而是用他们和孩子更好的相处,和孩子快乐成长。

任何方法和规则都是为了更好让孩子成长,而不是阻碍他们成长,好的方法会让你的育儿轻松自在,会让孩子健康快乐,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如果你用的方法双方都痛苦,说明不适合你和孩子,果断的放弃,改变自己的方式。

一些所谓的专家机构,告诉我们一些看似很快速解决育儿问题的方式,或是很多成功学育儿,来迎合不同的焦虑父母的期盼和野心,导致很多孩子的成长规律被破坏,导致人格缺陷,虽然看上去成功,但内心却无法拥有真正的幸福的生活。

真正的育儿之道是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特质,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不会因为天下的任何人和事而改变的,他有属于他的自然生长规律,也不会因为父母的期盼和父母的规划而改变,我们父母要做的是用爱和信任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去帮助孩子,或者是让孩子可以跟我们一起走,那我们父母就要去遵循大道去做事情。当父母遵循大道的时候,孩子自然就愿意跟着走。

当我们无条件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其实孩子就愿意来跟我们一起努力,而不是用很多的套路理由做太多“术“的育儿方法去控制孩子。

不要以为说,拿着“为你好的理由”去控制孩子,就算你的规则设计的很完美,然后套路设计的一个接一个就能够控制住孩子一时,不可能控制他们一辈子。当他们有能力反抗时,会更难与孩子沟通交流,这就是弹簧原理,叛逆期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父母不是要个乖乖听话的孩子,最后叛逆反弹出现问题,而是要个有独立有想法的孩子,和你沟通交流,顺利渡过叛逆期。

如果父母用一颗极致的真心去影响孩子,极致的去做好自己,极致的去帮助孩子成长,然后再借用某些育儿工具的时候,一切就会顺应天地自然,一切就会生发出来,根本就不需要费太大的劲就可以把孩子养育的很好。

我们做父母的可以成为一座灯塔,静静伫立在那里,能够给孩子带来一种思想上的光,能够给孩子带来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父母能做的事情。

适可而止的帮助孩子,不要越位管太多,把孩子的责任拿走,很多事你比孩子更着急,是因为你站错位置,就会对孩子干扰太多,孩子也会无所适从。

有想开育儿主题书店的妈妈

可关注我,一起将梦想与家庭结合

一起影响1万家庭加入亲子阅读!

我是文慧:好好说话、认真做事,成就孩子,成长自己,陪伴妈妈们一起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69】文慧:读《道德经》育儿第三十二章: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kn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