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夜无月?

何夜无月?

作者: 海底浪花 | 来源:发表于2023-10-18 17:28 被阅读0次

                                                                                                  1

           何夜无月?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有人从中读出了苏轼被贬之后的悠闲,有人读出了他的闲情雅致,也有人读出了苏轼的达观豁达,还有人读出了苏轼淡淡的忧伤和郁闷。

           也许,这只是苏轼在人生低谷时发出的一声轻轻的感叹,一种情不自禁的释怀,一种触景生情的感怀,总之那时那刻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也许还有无奈,失落 ,要不怎么会月色入户,夜深人静,还难以入眠呢!至于文中的“欣然”起行,也不见得苏轼先生的内心真正的情愫,或许只是一时兴起,去承天寺只是一种行动上的暂时慰藉或者无奈的调整心态的举动罢了!或许也是“念无与为乐者”,去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挚友张怀民倾诉心中的烦闷罢了!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平凡的苏轼的人之常情!

           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说过“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此文写于东坡先生出狱不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做着一个有职无权的闲职。壮志难酬,空有一身抱负却难以施展?怎能不郁闷?怎能不惆怅?然而,苏轼并没有暗夜痛苦,他去找好友倾诉,未尝不是一种心理调适的方法。任何人郁闷的情绪总要有宣泄和释放的突破口。东坡先生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想不通的事情,也有委屈和愤慨。深夜贸然去见好友,好友也没有睡,可见被贬之人心中何等低落!也许两人借酒消愁,把酒话人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于是,酒酣,胸胆也开张,积压心底的郁闷一下子烟消云散,所以突然也就释然了。所以才有了后来两人一起“相与步于庭中”赏月的闲情雅致。

           苏轼一生起起伏伏,命运多舛,但是没有真正去了解他的整个人生经历,是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的。从位极人臣到被一贬再贬,流放海南。苏轼的人生真的是如海潮,得意也罢,失意也好,每一天都必须面对,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太阳终会升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苏轼的达观,看待事物的态度,值得我们去学习!

                                                                                                       2

    择善从之,多给别人鼓掌!

    学校举行第三学区教育联盟活动,听了两节课,也是受益匪浅。见贤思齐,方有进步。

    缘分所赐,上课老师一个是我的同事,一个是有几面之缘的小谭,更巧的是这两位竟然是师生关系。如今,师傅和学生同为人师,同台竞技,同领风骚。同为市级教学能手,一个中年,一个还年轻,同课异构,各有千秋。表达如下拙见,也是为深化听课的效果,学他人之长。

    1.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老师就该有这样文气十足,温文尔雅的样子。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方法指导特别到位,从朗读到句子评析再到情感揣摩,给予农村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

    3·资料助读恰到好处。背景介入,人物评价链接,因需而选,少而精。

    4.课堂调控不急不慢,遇到困境处理灵活。想必久经沙场,历练如此沉稳境界。

    5.教学设计大气磅礴,虽有表面学生互动之遗憾,但却有海底浪花之思维涌动。

    6.导课方式一个简明扼要,一个形象生动,创造情景,直入主题。

    7.读中品,品中读,注重细节的赏析。从一个字到一个标点符号,从一个词到一句话,包括课下注解及题目的解读。

    8.问题指向明确,设计有梯度。一个注重循序渐进,紧贴学情;一个注重整体感知,训练思维。

    自然,任何课堂都会留有遗憾,可以忽略不计,只要稍加改进即可。及时给两位老师竖起大拇指,给他们点赞,因为每一节公开课的背后都是他们辛苦的付出和精心地准备。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或许同样适合每一个热爱语文的教育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夜无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lc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