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过好多时日,花好月圆的美景依旧。
古人望月亮,肉眼远眺,虽明月当空还是遥不可及,广寒宫里的嫦娥故事或吴刚伐桂,却是自小听的最多最美最令人神往的故事之一。
“南屏山升月”画的是赤壁之战的前夜。曹操独立船头,手扶长枪,江水滔滔,遥望南屏山后升起一轮圆月。我们只见曹操的背影,没看到他脸上表情,江上飞起夜鸟两只,想必呼应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画出江面月光,如梦如幻。
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仙临睡,月光照进屋里,动念到户外走走,无人为伴,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两人庭院中散步,享受月色。如今人们并没太多机会沐浴月光下。小时候或披星戴月上学,或为寻访萤火虫,野外夜行,没有灯火,月亮升起时,四处蒙上灰灰的银白,月光很亮,景色很迷人。有一次深秋夜宿山中,半夜醒来,月色中黝黑山峦反射银光,层层叠叠,又是一片耀目银光。如今,都是多年旧事,那月色美景尤在记忆中。苏轼吟的是十月的月亮,还不到十五圆月。
赏月未必中秋,未必十五,“何夜无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