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排场好面子、“眼大肚子小”想要尝遍各种美食、不合口味吃两口就扔……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已经触目惊心了。据统计,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粮食浪费问题已经不容小觑,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言:“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因此我们必须让爱粮节粮成为一种习惯。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迅速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无论是餐厅、校园、家庭,还是大人、小孩,我们都要迅速传播“爱粮节粮”、“健康生活”等理念,引导全社会提高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意识,养成节约环保、文明餐饮习惯,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广泛共识。通过“光盘行动”、“小份菜”点餐服务……等形式,提高老百姓的参与率和知晓率,从而让爱粮节粮成为一种习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因此,我们注重落实落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成为自觉行动。1960年,30岁的袁隆平亲历了缺吃少穿的苦难,下决心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从播种、除草、浇水、施肥到收获,每一粒粮食饱含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时刻践行他心中最美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只有爱粮节粮,让它成为每个人的习惯。餐馆就餐时,我们放下面子适度点餐,剩菜记得打包;吃自助餐时,按需取餐、少量多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引导促进青少年养成节约粮食习惯………每个人的举手之劳,汇聚起文明新风尚。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因此,我们要强化监管监督,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现如今各大城市“月光经济”、“夜市”、“垃圾分类”……蔚然成风,如果不加以引导监督,必然会随处可见粮食浪费。通过建立“自媒体曝光”、网络吃播监管、专项检查等制度机制,重点加强“婚宴等节庆”、“朋友聚会”、“在家用餐”等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管,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大力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切实把餐桌上的粮食浪费黑洞堵住,才能增益粮食节约,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爱粮节粮是对自然馈赠的敬畏,更是对耕耘者的尊重;爱粮节粮是新时代的一种时尚,更是对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这一更高理念的追求。粮食是地球的乳汁,珍惜粮食才能够拥有持久的能量补给。当爱粮节粮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它即是战胜饥饿“无声的危机”的利器,也是脱贫扶贫的“瑰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