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街上碰到一位旧同事。一见面,这位同事就如怨妇般的尽吐苦水,他的大女儿在市里一所重点高中,由于学习压力大,老是担心自己落后于别的同学,结果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被迫办理停学休养治疗;而他儿子更不省心,疫情期间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白天黑夜完全颠倒,其实都知道是刷手机玩游戏,还振振有词说是上网课,不让家长进去。同事一边唉声叹气,一边盯着屏幕手指猛刷,我一时语塞,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
现在这个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如大河流淌,川流不息,无止无尽,让我们更多更广地去认识宇宙世界。但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信息垃圾,人们习惯于人手里两三部手机,在办公室,在家里,在路上,在电梯......时刻盯着电子屏幕,大人生怕错过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国家大事,明星八卦,国际争端,流言蜚语,爱恨情仇,是非恩怨......小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刷抖音玩游戏。每个人都觉得手机里的每个突发事件、每个标题、每张图片,都在热情地召唤你去点开、浏览、转发、评论。
人们习惯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焦虑与日俱增,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精神去应付这个世界。人们很难做到放慢生活的步伐,心平气和地与家人朋友相处,与内心独处,洗涤灵魂,放飞自我。
关于独处,庄子有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与生命、天地对话,抵达“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境界。唯有在独处时,才能遨游于天地间,发现自然之美,格物致知。而花鸟虫鱼,明月清影皆可为灵性之友,成为广漠人生里的点点诗意,欢喜而真实。
文人学者最懂独处的妙处——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源于孤独。
南怀瑾在《南禅七日》里专门讲到自己的这个机缘:心中无事天地宽,这就是人生的好风景。
诗仙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如此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举杯,明月为伴;一低头,清影相陪。一个人与月、影的神交,超脱了世俗利益,至纯至真。
“朱晦翁半日静坐,欧阳子方夜读书。”这是清代金石家张廷济的一幅对联。讲得是两个大家名人:儒学大师朱熹,他喜欢花半天时间静坐,独处时心境澄澈,灵窍自开,是妙悟世间真谛的最佳状态。欧阳修,他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读书,在书中如与古人的灵魂私语,在孤独中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独处,是从外界的虚名出走,回归内心的平静,在心中修篱种菊,在精神世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孤独那绝美的心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