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过唐诗的大气恢宏,可总有些女儿心绪,用这些文字是表达不出来的,押韵和公正的唐诗,有时候已经不足以去形容我们长长短短、纷纷乱乱的心事,而宋词参差多态、细腻哀愁就恰好填补了这一块空缺,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让我们有了更适合的词句,来描摹此时此刻的心情。
看完了夏昆老师说唐诗,让拥有集邮癖的我,更想听他说宋词,于是就发现了这本宝藏书籍――《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书名起得极为恰当,作者用温和平静的词语,不骄不躁、不疾不徐地带我们进入宋词的世界。
本书主要讲述了对各朝代词名篇的赏析,共分为唐代词、五代词、北宋词和南宋词四个篇章,解读了温庭筠、韦庄、李煜、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等二十多位词人的代表作,和他们的人生经历,背景故事,带我们更好得理解词句,了解诗人,懂得文字背后深藏的蕴意。同时,加入了许多现代的作家们对于词句的研究和考证,让我们用现在的视角代入从前的故事,有种奇妙的身临其境之感。
1.如果把唐诗宋词拟人化,唐诗像威武雄壮的汉子,而宋词就如温婉可人的女子。
夏昆老师的观点特别独到,我就从未想过,诗词可以如此比拟,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相较于诗,词多书写闺怨之思,风格婉丽绮靡,词句也长短不一,参参差差、吞吞吐吐,也正是因为如此更适合表现含蓄幽微的感觉。
这种思绪如果用对仗工整的唐诗来书写,总觉得不够恰当,唐诗更注重于“言志”,而词重点突出于“言情”,如夏昆老师所说,这标志着改变,“标志着关注个人的生命与情感体验为主的文学本质的复归。”
唐诗和宋词,各有各的美好,并无高下之分,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2.李白:写得了诗,也作得了词。
我们对于词的印象就是宋词,夏昆老师却告诉我们在唐朝初期,就已经有词的存在了,特别是伟大的诗人李白,不仅写得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作得了“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而越是读懂了诗歌,也越是了解了诗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两面性,既有慷慨豪迈的时刻,也会有低首徘徊的瞬间,这些文字穿越千年,如今在读,我们沉醉于诗的意蕴深远,感叹岁月流逝,也更珍惜时光,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吧。
3.诗人的遭遇越惨烈越悲伤,写出来的文字越是荡气回肠。
我有一段时间失恋了,心情特别抑郁,因为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自己写下的文字,除了觉得有点自己的心理有点太脆弱矫情了之外,会突然觉得自己也有些微的深刻,都不像此刻嘻嘻哈哈、云淡风轻的自己,那些在爱情里的惨痛的心路历程,能带给我们的除了痛苦本身,就像一束灵感之光,突然乍现了一般,文思如泉涌,写下来的感悟,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
我想这些放在四海之内皆准吧,特别是把惨痛遭遇放在诗人身上,那就像是开了挂,正是他用自己的国家和命运,揭开了宋词真正的黄金时代的帷幕,也是他用自己的黯然嘶哑的歌喉,把宋词从脂粉和酒精中唤醒,从委顿和狭隘中挣脱出来,为宋词撕开了一片苍凉但是却浩渺的天空。
他,就是李煜。
4.生命就像一个茶桌,上面放满了杯具(悲剧)。
我之前学习诗词的时候,总觉得如果李煜能专心致志做皇帝,亦或者放弃皇位,专心致志做词人,是不是命运就会有所不同呢。可是再想想,又觉得不妥,那些伟大的诗词大概率就要夭折了,我们还能从哪里去读“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就像夏昆老师所说,
伟大的艺术家承担了常人无法承担的苦痛,然后将苦痛下的挣扎和呻吟化为文字、画面和旋律,而多年之后承受了相似苦难的人们看到他们的艺术品时,会从这些文字、画面和旋律中获得慰藉,得到安抚。换言之,他们是用自己的毁灭为代价,成了后世无数痛苦者的代言人。
而生活就像是一张茶桌,上面放满的大大小小的杯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痛,看似并不相同,却又各自相通,我们能从文字里汲取力量,找到共鸣,发现自己并不是孤独得存在于世界之上。
5.总结:
夏昆老师的这本《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让我在这个夏日的午后度过了一个非常难忘的周末时光,和书里的诗人如老友一般,开怀畅饮,大声谈笑,然后幽微得发出一声轻叹。
多少苦与泪,都付笑谈中。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