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阿房宫赋【分析】(下)

阿房宫赋【分析】(下)

作者: 一曦霜月 | 来源:发表于2022-03-11 22:53 被阅读0次

本文从开头一直到第3段“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都是“体物”的内容,主要描写阿房宫的奢华景象;此后一直到结尾都是“写志”的内容,主要抒发对秦灭亡的感慨,表达借鉴之意。

第一部分 “体物”,铺叙阿房宫的奢华景象,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二部分 “写志”,抒发宫毁之慨,点出写作目的,是对前面铺叙的升华。

本文的构思是借古讽今,议论时政,因此,本文两部分之间,体物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体物的目的。前面的铺叙描写是后面抒情议论的铺垫,是必备条件;后面的抒情议论则是前面铺叙描写的归宿,是必然的结果。前面越是写得壮观繁华,后面的议论越是扎实可信;唯其前面描写笔墨淋漓酣畅,后面的议论文字才显恣肆汪洋。

举例说明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是如何体现“赋”体特点的。

赋体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就是铺叙(或铺陈、铺排),即就一个事物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赋体的铺叙,表现在句式上,是句式整齐,多用排比;表现在修辞上,是灵活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本文第1段对阿房宫的描写,第2段对宫女梳妆场面的描写,第3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的议论,都使用了铺排的表现手法,句式整齐,极力夸饰,感情强烈,气势夺人,鲜明地体现了赋体的特点。

相关文章

  • 阿房宫赋【分析】(下)

    本文从开头一直到第3段“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都是“体物”的内容,主要描写阿房宫的奢华景象;此后一直到结尾都是“写志...

  • 阿房宫赋 【分析】(上)

    (原文见上篇) “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内容多借物抒志,艺术上重铺排、夸饰、辞采、音韵,富有形式美、...

  • 《常见文言实词》族

    ①灭族,诛族 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 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②家族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③类 ...

  • 中国十大名赋

    宋玉《高唐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张衡《二京赋》、曹植《洛神赋》、陆机《文赋》、谢庄《月赋》、杜牧《阿房宫赋》、...

  • 烧阿房宫不是项羽

    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大加赞美后,一顶黑帽子扣在了项羽头上:“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此后,项羽火烧阿房宫...

  • 《阿房宫赋教学之感》

    说起第一次学习《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那还要追溯至读高中时的岁月。 学过《阿房宫赋》这篇文章的都知道,这是高中选修教...

  • 阿房宫赋 | 杜牧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

  •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

  •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

  • 阿房宫赋

    1、 我本为樊川河里一只鲤鱼精,名曰阿房。 人皆道妖精皆貌美,可我却偏偏生了一副丑陋的皮囊,日日遭水族众妖所嫌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房宫赋【分析】(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oh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