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第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父母:不敢穷,不敢病,更不敢喊儿女回家》
《孩子,你凭什么不努力》
......
这个时代不停地制造着恐慌、兜售焦虑,给我们心理施压,从我们的同龄人、父母到孩子无孔不入。仿佛唯有成功、唯有财富,才是我们生而为人唯一的价值。
25岁,毕业不到2年的时间,来自外界的注视和压力时常让我倍感无望。25岁,新的人生明明才刚刚开始,仿佛就已经被“大家”宣告结束。
“25岁,都工作那么久了,还没存款”
“都25岁了,考研还有什么用啊,我跟你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30岁之前你一定要结婚,要不然就嫁不出去了,干脆趁年轻回老家考个公务员,附近找个条件好的嫁了算了”
"还没涨工资,你看某某又升职了”
......
25岁,就像是被迫和青春割裂的一道分界线,一旦过线,人们不会再包容你的幼稚、你的贫穷、你傻不啦叽的梦想,相反你必须看上去很成功,才能获得和他们对话的资格。
你最好
18岁成年,22岁大学毕业
25岁工作稳定,30岁之前结婚生子
35岁登上人生巅峰,然后慢慢度过余生
这种感觉,就好像按年龄把人生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了无数个刻度,似乎只要听从和照做你就能成为“人生赢家”,享有生而为人的价值和乐趣。
我们时常被教导:“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一旦错过,你后悔都来不及”。似乎我们生来就已经被圈死在了设定好的刻度里,不敢抱有太多的期待和指望,也不敢走太远,生怕没有后退的余地。
然而,这个超速运转的世界,实在太快,有时候我们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同龄人远远抛在了身后。
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比较,习惯了将自我的价值建立在比别人“更多、更好、更优”上,也习惯了仰望和羡慕,却忘了放下“比较”、脱离条条框框之后,自己原本想要的活法。
生活本身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
有的人在16岁就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在26岁时改变了想法
有的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
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10年才生孩子
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
有的人明明彼此相爱,却没有在一起
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你身边也许有些朋友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漫漫长路,我们终会发现总有人要胜过你一些,也总有人会不如你一些。比较再多,我们永远也无法超越所有人,也许只是徒增烦恼和焦虑。
人生就像一个不停轮转的时钟,我们终会在对的时间,迎来属于自己的时机。
30岁还单身,但过的快乐也是一种能力;
35岁之后辞职创业也完全可以;
40岁之后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刻表,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
所以,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也没有领先。
别怕平凡普通,只要步履不停,属于自己的终将会到来;
别怕孤单一人,身后总会有人偷偷爱着你;
更别怕前路漫漫,看不到未来,你只管出发就好;
因为,在命运为我们安排的时区里,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到来。
你只管怀揣希望继续前行,终会和美好不期而遇。
25岁,一切才刚刚开始,余生还长,别太慌张,慢一点也没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