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国简史

战国简史

作者: 兰海粟 | 来源:发表于2020-08-17 11:33 被阅读0次

      周朝后期,诸侯越来越不把周天子当回事,群雄割据,独占一方,时不时诸侯还发生各种惨烈的战争,周王朝已开始制定的礼仪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礼崩乐坏的世界,在经历诸侯小打小闹的春秋之后,力量弱小的国家早已被其他强大的诸侯国消灭殆尽,剩下的则是七个强大的大国,时时刻刻警惕着对方,这段时期是战国,本来较为弱小的其他六个国家结盟,对抗较为强大的战国中的秦国,两者之间取到了一个平衡,然而,一位人物的出现,注定要改变这局势,他是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嬴政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不能平凡,在他出生前,他父亲被派到魏国当人质,当人质这个活是很危险的,一方面处境危险,一方面不能丰衣足食,而且有很大的可能终身回不了自己的祖国,更别谈登上王位了,不过,嬴政父亲遇到了一个牛人,彻底改变了他。那人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了解过,名为吕不韦,吕不韦是魏国的一大富商,似乎看中了嬴政他爸的投资价值,想尽各种办法资助他,还派人去秦国说这位公子的好话,渐渐的,秦国国君对嬴政他爸产生了好感,终于立他为继承人,同时吕不韦还送给了嬴政他爸一位漂亮的夫人,就是这位夫人,后来生下了嬴政(有些人八卦说,在吕不韦把这位夫人送给嬴政他把之前,这位夫人的肚子已经大了,所以嬴政其实是吕不韦的孩子,不过大家当野史听听就行)

      嬴政他爸当了几年秦国国君便归天了,王位自然落到了嬴政手里,吕不韦可以说是助他父子俩当上国军的最重要的一个人,得到了超级丰厚的奖励,在朝廷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几乎没有人敢得罪他,连嬴政都认吕不韦为干爹(是不是又想到了那个八卦)门客超过几千,编制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书《吕氏春秋》让别人给这本书挑刺,挑出来一个就给他一千金,但却没有一个人能跳得出来(此为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这一段时期是吕不韦一生中最风光的时期,他的投资终于有了回报,如果确没有高兴多久,因为嬴政决不会允许别人有那么大的权力,不一会儿他就随便找了个罪名,让吕不韦自杀了,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能做到这种高度,早已死而无憾了。

      随后,嬴政开始了他的更雄伟的计划,他看向自己强大的秦国,在看看他几个弱小的瑟瑟发抖的在夕阳西下渐渐落寞了的国家,会心一笑。首先他将自从春秋以后一直在做傀儡的周天子随随便便找了个理由消灭了,随后动用某些说客破解其他七个国家的联盟,并开始采用远交近攻,逐个击破各个国家,那结盟的几个国家本来就各怀鬼胎,被说客这么一说,联盟势如破竹的解散了,而逐个攻破国家这一步计划也实行的非常成功,在经过长达几年的攻伐战争以后,六国只剩下了齐国,齐国因为离秦国很远,并且实力还较强,秦国一直假言与他和好,说要与他共制天下,当秦国兵临城下,齐国的国军才认识到,这只是一场离间计,世上没有后悔药,秦国终于灭掉了齐国,统一了中原地区。

    作为成功笑到最后的人,嬴政并不安与就这样算了,他准备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采用法家的以法治国的管理制度,将全球的兵器都集合起来造成铜人,并且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语言,统一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还取消了诸侯国的政策,改由郡县制取代,当官也不只靠家族了,他为今后中华文明的发展埋下了重大的基础,此外,他还为了为了抵御外敌的长城,做完这些事后,嬴政觉得自己实在太伟大了,在叫做王有点不太合适,在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嬴政打算叫自己皇帝,来源自三皇五帝,指三皇五帝还要伟大,我们后来的历史学家便叫嬴政为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了中原,统一了中华文明的标准,因为修长城以及自己的陵墓所耗的人力和物力,和残酷的执法手段。他在后世的争议很大,有人说说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有人说,他残暴不仁,不管怎样,他差不多是第一个完全同意了一个国家的人。

      可是,秦始皇归天以后,悲剧的事情再次发生,大官赵高以及李斯动用阴谋逼长子扶苏自杀,立秦始皇的次子上位,名为秦二世,秦二世应该精神有些问题,不仅残暴不仁,荒淫无度,还对所有人没有一点慈悲之心,不会治国,整天吃喝玩乐,民怨很大,更恐怖的是,他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放过,将其尽数杀害,而在秦二世统治期间,依法治国,严刑峻法的坏处渐渐显露了出来,法律上的压迫让民众民不聊生,大臣赵高还整天吃里爬外,残害忠良。而李斯,秦朝法家重要的,建议焚书坑儒的法家代表人物,因为信奉自己的老鼠哲学(外部的环境会改变在外部环境里生活的人,这一点是李斯在小时候看见谷仓里的老鼠和厕所里的老鼠的区别而想出来的)被赵高以谋反的罪名处死。

      人民的怨气,和朝廷上高官的荒淫无度,终究使民怨爆发,各个人物举兵造反,比如刚开始的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本来运送着一批队伍,遇到了不好的天气,到达的时间可能延迟,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其实在秦朝,如果到达一个目的地的时间晚了,那么这一个队伍都会被杀,不留一个,陈胜吴广一看,既然都是死还不如造反,于是带着那只队伍在外面征召士兵,虽说最后以失败收场,却让秦朝精力丧失,导致在后来的应战中显得略有些不堪一击。

      很明显,这是一个乱世,乱世中,许多英雄都会脱贫而出,比如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刘邦,以及一个有着将门血统的人——项羽,这俩人一个非常会用人,一个战斗力爆棚,在众多造反者中笑到了最后,此时,秦帝国的统治者变成了扶苏的儿子,他很有才可是抵挡不住崩溃的帝国的洪水,最终献城投降,秦帝国统一了中原开创了许多创举,就因为法家治国以及继承人的问题,最终二世而亡,刘邦和项羽在秦帝国灭亡以后互相争霸了几年,最后以项羽自杀结束,刘邦则开创了另一个超级大王朝,汉朝。

      汉朝刚开始采用了许多别的不一样的政策,不过这些事,我们留到历史的沸点二的读后感在来讲吧。

      结束这一件后,我想为大家解决几个问题:

      秦朝使用了以吏治国的法家治国手段,法家治国主张什么?这种手段的好处和坏处各在哪里?它适合作为长久的治国方法为帝国所使用吗?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种,主张要制定严明的法律,各种残酷的措施管教人民,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好让百姓因为喜欢法律中的奖励而去做好事,惧怕法律中的惩罚而不做坏事。不捣乱,是通过挖掘人性的弱点而产生的理论。代表人物为商鞅,秦国实施的著名的商鞅变法,便是这个人弄出来的。商鞅是彻头彻尾的法家人物,他的改革也基本围绕着将秦国改造成以法治国的国家,不过几年果然,将秦国治的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尽管并非自愿,而是因为惧怕法律才做到这一点的。以法治国的好处很多,能真正做到让人们遵规守法,这种治国方式的成效,也在商鞅变法之后快速的呈现出来,并且其宜处,支撑着秦国强大了很久,可,法家治国方法也有许多坏处,而坏处碰巧在秦国统一之后压制不住而爆发,终究导致了秦朝的覆灭。采用太多的严刑峻法,太严厉的各种规定,随随便便就可丢的环境,虽说可以暂时因为人民的恐惧而实效,却会让人们对法律对这个帝国非常憎恶,如果这个憎恶值到了一定境界,随便的一件帝国做出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使民怨爆发,从而各地造反,压迫永远不会导致好的结果,这一点从法家治国的例子上就能得到很好的呈现。显而易见,法家并不适合作为帝国长久的统治方式,只适合于需要快速把帝国的风气带正的时候。正因如此,法家治国的方法在后来的中华文明的国家中几乎没有,也许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法家的局限性以及坏处吧。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国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而其他的中国国情越来越衰败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其他的小诸侯国的国军不行,这些国军都是碌碌无为的,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没有志向,也没有重视才能的眼光。就算国内时不时出来一个人才,也无济于事,秦国本身则是一代比一代强都励精图治,胸中一直有着远大的目标,加上重视人才,这才实力碾压其他的国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uf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