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所不知道的民国金钱战争(六)

你所不知道的民国金钱战争(六)

作者: 财娘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9-11 17:48 被阅读81次

你所不知道的民国金钱战争(二),再聊孙中山。

(九)

话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为筹措经费,他曾多次谋求日本各界的援助。可惜的是,不管他提出了怎样优厚的条件,日本政府都没有搭理。在他们看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既然袁世凯已经成为中国的实质总统,那么多生事端帮助失败的孙中山,显然毫无意义。

当时流亡的国民党人,贫困潦倒的,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经常靠地瓜充饥。

经历多次失败的孙中山也吸取了教训,他决定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国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对他个人绝对服从。但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其中包括黄兴,最终导致党派的分裂。

这个消息传到了袁世凯的耳中,他巧妙的利用这个时间点,命人冒充革命党四处募捐;同时还有一些欺诈人士,也趁机招摇撞骗。这一切使得人们对于中华革命党的印象非常差,孙中山募款困难重重。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很高兴,他主动与段祺瑞联系,希望共同合作,维护国内和平。

然而已经就任总统的段祺瑞,根本就没有搭理孙,他拒绝恢复国会。

(十)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孙中山很生气,当时两广正打出“自主”旗号,就在媒体上发表宣言,“欢迎孙南下”。当然,这只是客套的应酬,但当时孤立苦楚的孙中山当真了。

于1917年7月宣布成立非常国会,举行护法运动,借广东的桂系军阀之力,以武力对抗北洋政府。廖仲恺、陈炯明等率支持孙中山的海军南下护法,随后,部分国会议员也相继来粤。

8月25日至9月1日,召开非常国会,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

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东建立政权,与北洋军阀政府相对抗。要想进行对抗,首先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孙中山经过多年的筹款努力,获得了上海滩首富哈同等人的支持——资助海军第一舰队。

表面上响应护法运动的军队,总兵力约15万人,但实际上孙中山能调遣的不过二三万,他并没有真正掌控军权。

同时他也没有充足的金钱,日常支付大元帅府、非常国会及海军的经费,都靠募捐而来,收入极不稳定。就像一个公司老板,公司没有主营收入,东一棒槌、西一锣鼓的赚点钱,发员工工资。虽然日子并不是很富裕,但孙中山心中,对未来满是希望,只可惜......当时统治两广的桂系、滇系,并不是真心拥护护法运动。他们对孙中山的活动,不仅不合作,还使绊子。

譬如,孙中山委派了招兵委员会,在广东各县招兵买马。北洋军阀还没采取行动,孙中山的同盟——广东督军莫荣新,却把这些招兵委员,当作土匪就地枪决。仅增城一县就杀了69人,事后找了个借口说是误会,谁信呢?

莫荣新早年作战期间,因剿杀武装反抗有功,在清朝时官路亨通。也正因他的人生经验,此人嗜杀成性,必杀俘,桂平人称他为“莫屠户”。

可把孙中山气坏了!他甚至亲自登上了军舰,下令向莫荣新的督军府开炮,炮击观音山。莫荣新也无可奈何,一时不敢还击。

莫荣新虽然就此事,派代表求和,又亲赴大元帅府向孙道歉赔罪。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孙中山想东山再起,实际是在威胁他在广东的统治地位。当初官方宣传的支持,不过是场面话。真要让孙中山割走一块地盘,哪里能受得了?

因此,莫荣新小动作不断,逼迫孙中山离广东。在他看来,桂系、直系应强强联合。至于没有任何军权实力的孙中山毫无价值,花钱养着孙的大元帅府和非常国会,徒增财政负担,就是赔本的买卖......

虽然头领不放在眼里,但孙中山所拥有的海军,却是军阀有意拉拢的。桂系答应,给海军每月10万元的军饷,这等于剪断了孙中山的羽翼。

失去军事实力、又遭人排挤的孙中山,在无可奈何下,只好通电辞职,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十一)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1920年,桂、滇系在广州发生争斗。皖系找孙中山作为中间人,愿意接济50万军费、600万子弹,请求陈炯明(后面会开专文)帮助驱逐桂系。

1921年5月,陈炯明打垮桂系后,在广州重建军政府,由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是不是感觉名字很威风?可惜,也只有名字威风......可惜啊!这个政府很快就破灭了。

因为孙中山,并不想在广州当地方总统。他希望建立真正的中央政府,能统领全国的,一如当年的袁世凯。

可是陈炯明认为,孙中山过于理想化。在他看来:此时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政府,都没有能力统一中国。与其相互争斗,不如各自为政,让人民休养生息,也许可以通过和平谈判实现国家统一。

何况出兵北伐,粮草先行,兵饷枪械都需要银子。可广东省每年支出3200万元,税收1600万元。财政赤字高达一倍,实在是囊中羞涩,根本就没钱打仗。

但孙中山坚持北伐,要求陈炯明拨付北伐军费400万元。陈拗不过孙,只好妥协给200万元,并限定——只有孙中山调动军队,出发北伐才给钱。

究竟是担心孙将款项挪作他用,还是认为孙没有能力领兵北阀,又或者是为了筹款争取时间?没有人知道。但这样的举措,显然让孙中山很不满。1922年4月,孙中山下令免除陈炯明的职务。6月,陈炯明将总统府包围,孙中山被迫出走,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十二)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稳定

多次革命的失败,使得孙中山意识到:没有钱,革命根本不可能成功。既然帝国列强和日本都筹不到钱,那只好找同命相怜的兄弟——俄国!

1923年在苏俄的资助下,孙中山联络滇、桂军阀,打败陈炯明,夺回了对广州的控制权。

然而,再次成为大元帅的孙中山,却依然忙得焦头烂额。

孙中山多次召开会议,希望统一财政,但军方将却对孙中山阳奉阴违。比如,孙中山下令:所有军队驻扎广州市郊区,不得骚扰百姓。但大批军队以筹款为名,强住民居。孙中山下达的其他命令,也几乎被忽视。(就当你说话是放屁)

【开销】

不听话就算了,要钱还要得,很是厉害。各路军队每次调动、每次打仗都要求发军饷、发奖金。

首先,在就任后的八个月,政府总收入330万元,总支出1100万元,很多税收都被军队私自截留。

1923年,滇军打造获得小胜,要孙中山发30万元才肯继续前行。你若以为,打胜仗才要发钱,那你就错了!士兵冲锋一次,发20元。11月的时候,打了一次败仗,几天时间就用掉了48万元。

这哪里是行走的军人?这简直是会行走的销金窟。

【收入】

孙中山坚持北伐,就要尽力筹措经费。

一、【加税】大元帅府开始大幅增加地方税和厘金,这使得1923年的广州市政府,年收入增加了3倍,达到900万。

二、【募捐】这还不够,还动不动逼迫商会、慈善机构筹措军费,这导致广东省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三、【享乐税】为了能够赚钱,还新增税源。大家可能都想不到的新增税源:【禁烟特别捐】、【防务经费】,通俗点说就是鸦片税、赌税。由政府招商投标,中标的公司开鸦片馆或者是赌场,按照收入来源进行交税。而且这两个税种,成为了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四、【发债】1923年4月,大元帅府财政部宣布,推迟2个月偿还一切到期债务。同时还陆续发行了没有抵押物、也没有信用保证的债券,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商人为了躲避政府借款,纷纷关门,也不购买债券,导致经费问题仍未解决。正常人在那个时代,都不会愿意把钱交出去,因为说的好听是借,其实就是送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一点钱防身,谁心里能过的踏实。

五、【没收】1923年9月,好了新的政策:举报制。所有的产业都要按时交验契约,不合格的一律充公拍卖,并奖励举报人。当时连年战争,哪可能所有的业主都有合格的契约?一些投机倒把分子趁机陷害他人,谋取私利。政府的做法和实践的后果,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最后,这个制度被迫中止。

六、【关税】缺钱的孙中山把希望寄托在了关税上,当时的关税都由外交团控制。在1919年时,曾分了13.7%给南方政府。孙中山期待着,自己能够每年分到一部分的收入。但是1923年9月,外交团向孙中山发出警告:“如果采用武力夺去关税,列强会进行武力干预”;并在12月,将23艘列强炮舰驶入广州,以武力威胁。孙中山希望获得关税的希望破灭了。

(十三)不容易的商团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广东省的商团活得很是艰辛。无论是兵是匪,都对他们进行横征暴敛。当时的商团全省共计5万人,他们自己筹集资金,购买武器。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购买武器前只需要向政府申请即可获得批准。很多的商号、银行办公室里都挂有枪,并且派人巡夜、守卫。

军警靠不住,官府也靠不住,那就只好拿出枪杆子,自己保卫自己的安全,保卫自己的财产!

1924年8月,广东商团向国外订购了一批价值约100万元的武器弹药:包括长短枪9800只、子弹300多万发。大元帅府说这批枪械的许可证时间不合理,怀疑商团私运武器。后改口:经调查武器并非私运,但办理许可证的程序不对。并提出补救方法:每支枪向政府交60元,共计58.8万元,由政府重新办理手续。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买枪才花了100万,却要花58.8万元办手续?更何况广东政府一年的收入,也不过300来万元。

商团奋起反抗,强调买枪械都是血汗钱,合法购买自卫武器,政府怎么能够出尔反尔?并发动全城的商人,联合罢市

 这个举措对当时的广东政府极具威胁,市政府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账上无银。日常的开支,就靠开市的实时税收;一旦税收中止,有可能导致政府倒台。

最后经过协商:商团宣誓效忠政府、并向政府报效50万元——政府七天内发还枪械——商店复业。

商人复业才没几天,又爆发了反直系的江浙战争。孙中山借着曾与奉系、皖系有约定,下令出师北伐。北方需要军费,没有钱怎么打仗?

于是,商团枪械还没有按时退还,大元帅府又额外的要求,商团代筹北伐经费300万元。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广东的商团发动了第二次全省罢工

抗税、罢市此起彼伏;商店关门,工厂停工。近而导致人民失业、物价飞涨、官商对立,社会矛盾激化。

(十四)与苏联合作

1922年,处于困境中的孙中山给苏联写信,希望能够得到援助。

俄国驻北京的外交代表越飞,最初期待的合作对象是吴佩孚,因为他的部队训练有方,次序井然;然而,由于吴一定要派兵进驻外蒙,导致双方谈判失败。

1923年3月,苏俄决定弃吴援孙。当时孙中山也曾心有犹豫,一旦和苏联形成同一战线,于是站在了帝国列强的对立面。但当时孙中山在广州,财政空虚无军权,陈炯明的军队虎视眈眈,自己随时可能倒台。在没有选的情况下,活下来最重要,因此他力排众议,实行联俄。

苏联视察了孙中山的军队,发现装备很差,训练不足;没有军火工厂,武器弹药匮乏。只有150-200名卫兵完全效忠孙中山。

苏联拨出300万卢布援助孙中山,用于支付军饷、组建军校,并派遣军事顾问协助组建军队。同时建议孙集中征税、采购武器。

中国将军的摇篮——黄埔军校,就是由苏联出钱组建的,并且完全按照苏联军队条令训练军官。除此之外,还有湘军军校、警察学校、桂军军校……

虽然苏联出军建校,但是日常费用还需有广东省政府出资。其实政府很穷,军校每月经费需3万元,政府仅能拨付6000元,伙食接济不上,学生经常面临断炊的困境。

最初学校请求发毛瑟枪300次,但在军阀的严密监控下,只拿到30只旧枪,用于站岗放哨都不够,别提出操演练了。1924年5月,学生才实现每人一枪。商团事件中,黄埔军校扣留了进口枪支,国民党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军队才出现。

当时黄埔军校的党代表是廖仲凯、校长蒋介石,为了维系军校的运行,他俩经常要找,掌管财政的军阀要钱。

一次蒋介石去找范石生要钱,没说完就被一通抢白:“就凭你们几个人能干什么?当心哪天我派一批兄弟,去把你们连锅端了。”说完自顾自的进屋抽大烟去了。蒋介石为了经费问题,曾两度提出离职。

后来廖仲恺出面拿到钱,他宽慰道:“这军阀老爷们要过大烟瘾的时候,千万别去招惹他们!那时候要钱不光要不到,还准得挨一顿骂。让他们过足了烟瘾,心情很好的时候才去开口,这才有可能把事情办成。”

1923年初,孙中山和苏联政府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恰好在商团罢市不久,1924年10月7日,苏联船只装载的第一船武器弹药抵达广州黄埔,这代表苏联政府开始实践许诺的财政援助,孙中山心中大定。

10月14日,黄埔学生军、警卫军、工团军卫生团进行武力镇压,收缴器械。这一次孙中山用武力解决问题,这场武力镇压导致广州西关被大火焚烧,烧毁房屋3000余所,烧死无辜平民1000多人。

孙中山在他的故乡已经失去了民心,那些曾经支持他的广东人和海外华侨,如今对他群起而反之。政府已经失去信用了,这一切孙中山都知道,所以他希望借北伐离开广东这个是非之地,去开创一片新天地。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迫使总统曹锟下野。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电请孙中山赴北京,共商国是。此次会谈,各方就议会涉外条约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然而,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结束了他挣扎不气馁的一生。


我是财娘子

说不完的古今风云,道不尽的金银韵事

与我一起打开财富的大门,潇洒任性的活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所不知道的民国金钱战争(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uf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