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恬淡讲茶经(D19)

恬淡讲茶经(D19)

作者: 恬淡冲融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8:21 被阅读0次
恬淡讲茶经(D19)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陆羽《茶经•三之造》

        陆羽的这段话必须得翻译一下。从茶的采摘到封装制好,共需七道工序。从胡人靴子般的皱缩状到经霜荷叶般的衰萎状,分八个等级。下等的鉴别方法是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次等的鉴别方法是把皱缩、黄色、凹凸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最好的鉴别方法是既能指出茶的妙处,又能道出不好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表面就光润,含着茶汁的则皱缩;隔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平整是因蒸后压得紧,凹凸是任其自然,压得不紧。这是茶和草木叶子的共同特点。关于茶好坏的鉴定,还有一套口口相传的秘诀。

      唐代的饮用茶,都是以蒸青团茶为主,按照其品质优劣可以分为八个级别。到了宋代,朝廷对团茶的制作更为讲究,团茶品类不断翻新。团茶里开始加入各种香料,甚至用金银重彩来装饰团茶的外表。这些做法显然起到了“不无夺其真味”的反作用。向来就有一大部分人饮茶是为了追求茶的自然香味,他们自然对这样“打扮”茶饼持反对意见。苏东坡曾在读过前人“姜宜煮更夸”诗后,批评唐人饮茶有股“河朔脂麻气”,就是说唐人让其他食物和茶一起煮,已经导致茶失去了本身的真香,更何况直接在茶饼中加香料呢!

        在民间,因为朝廷的引导,也有茶中加香料的习俗,到明清时期,尽管习俗未能全废,但也难以延续发展了。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也对制茶有“以茶剔叶取心,清泉渍之,去龙脑诸香”的记载。

相关文章

  • 恬淡讲茶经(D19)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

  • 恬淡讲茶经(D5)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

  • 恬淡讲茶经(D7)

    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籝,音盈。《汉书》...

  • 恬淡讲茶经 (D8)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 --------陆羽《茶经•二之具》 制茶之...

  • 恬淡讲茶经(D12)

    芘莉,一曰籝子,一曰篣筤。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尺,以列茶也。...

  • 恬淡讲茶经(D6)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

  • 恬淡讲茶经(D9)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甑,不带...

  • 恬淡讲茶经(D10)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陆羽《茶经•二之具》 据记载,杵...

  • 恬淡讲茶经(D11)

    规,一曰模,一曰棬。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 恬淡讲茶经(D3)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周公云:“槚,苦荼。”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恬淡讲茶经(D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u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