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这一讲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第32个概念。
首先,笑来老师讲到了:个人模式升级路径。比较陌生把,我简单解释一下,就是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工作模式的升级路线,再直白点,就是这个人的收费标准的核算方式。
我们大学毕业以后,都是从单份出售自己的时间开始的,但是觉得能卖出去就不错了,其实到最后,我们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我们的单位时间的售价?
还记得我们出售时间的时候的三条铁律吗?我们复盘一下:
001、将成长放在根本关键的位置上。
002、重视价值忽视估值
003、耐心很重要
很多的方法是继续深造,从本科到研究生,甚至到博士博士后。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拿着更高的文凭去找工作,单位时间的售价确实更高,这个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们社会有一个特点,越是重要的行业,越是最终能够使个体单价更高的专业,学费越是贵,认证难度越是高。比如医生、律师等等。很多人做出的选择是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和自己的单位时间售价直接挂钩。
于是他们有两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的售价:
磨洋工
喊高价
8小时工作制,只有2个小时是真正的干活的,那你的单位时间的售价肯定是非常高的。
然后跳个槽,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得更高的薪水,跳好几次,薪水翻番的几率也很大。
但是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对的,你见过跳槽磨洋工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吗?
所以,我们需要注重价值,而不是估值~!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价值时不时的高估,时不时的低估,这是常态,价格和价值恰好重合是非常小的概率。
还有一个事实:你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你终将被低估--这是必然。
这是因为,你的不断成长,终将会突破你那个岗位的平均薪水标准,甚至已经抵达到了你那个岗位的天花板。终将有一天,自己确定的被过分低估---那就是到了你应该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时候了。
回过头来,我们从“给别人打工”不如“同时给自己打工”开始,我们逐渐的看清了另外一条路径:
同时给自己打工不如彻底给自己打工
因为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就能说清楚:
既然卖时间终将不划算,那么买时间终将划算。
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去明星企业去打工,甚至明星企业的薪水一点都不比其他公司待遇高,但是因为可以学到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在明星企业中,竞争更为激烈这个事实本身就可能是很大的优势,不参与竞争的人,永远都会生活在安逸的状态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停滞不前了,越是年轻越是如此。
那么,我们在明星企业中,所受到的教育,耳闻目染可能比书本来的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只要追求财富自由的人,如果当真,那么最终就只能走到同样的一条路上:
先做自己的老板,然后通过日积月累,最终获得“成为别人的老板”的资格。
于是,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谁的时间最值得购买,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最值得购买......
因为为自己打工的人,总体上他们的薪水是被低估的,并且他们可能还不知道。
那么对于老板来说,他们要做的其实就是:
老板有资格批量的、合理的购买他人时间,然后用适当的价格把那些时间的价值再卖出去.....
而当老板也是需要水平的,那么高水平的老板的状态是:
能够给自己带的人提供真正成长的机会。
因为人都是需要看到希望的,看不到希望人都是会离开的。
看了这么多,总结一下,你知道应该如何卖时间了吗?
作为暂时还需要打工的人,那么需要既要为老板打工,也要为自己打工,因为你赢得是双份薪水,得到的是薪水和自己的成长。
作为自己的能力已经远远被低估的人,已经触碰到了岗位甚至行业的天花板的时候,这个时候,思想概念应该转变了,同时给自己打工不如彻底给自己打工,因为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就能说清楚:既然卖时间终将不划算,那么买时间终将划算。
作为老板,你应该知道如何去购买时间,那么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呢?老板能够给自己带的人提供真正成长的机会。
发散一下,通过本章节,我知道了我要实现财富自由的目标,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就是:
先做自己的老板,然后通过日积月累,最终获得“成为别人的老板”的资格。而当下正在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老板~!这日积月累可能很长,短则三五年,长期七八年,但是只要启程了,何惧路途遥遥,艰难险阻呢?
多插一句,觉得思维导图是一个好东西,以前用过XMIND,不过长时间不用丢下了,现在犯懒,用百度脑图,那是最LOW的一种思维导图,适合小学生,已经基本上被我遗弃了。看来需要将XMIND重新捡起来了。
各位老铁,晚安,假期余额只有一天了,大家是否有点忧桑呢?我反正很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