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古典的《跃迁》。
作者说“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在你眼前发生,世界早已先你而行。如果你看不懂系统,就是现代世界的睁眼瞎。”
“所以,新手要学习系统,老手会利用系统,而高手需要破局。”
局,是一个圈,一个封闭的圆,一个回路,一个循环。有正循环,有负循环。正循环,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良性循环,负循环,可就不得了了,正是平常说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会有正循环和负循环呢?因为这个回路有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相悖的特点。
正循环的学习、健康、投入、习惯一开始时通常只感觉到累,不舒服,而负循环的忙初期能带来充实感、安全感、成就感,短期感受很好。所以人们往往为了不改变而改变。
怎么样,说恶性循环大家都懂,糟糕的事情,没解决掉,愈发变得更糟;更糟,就更难解决,越来越糟。
我们老一辈人的思维意识里总认为,贫穷,那就多生孩子,多个孩子就多份力量,多个希望,但是往往陷入负循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无法走出这个困局。
我们平时学习总是陷入一种时间不够用的焦虑当中,越焦虑就越脑子混乱无序,在焦虑中不知不觉浪费掉大量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越焦虑,越抓不住时间,越抓不住时间,就越焦虑。死循环。
怎么办,作者在第四章“破局思维”里,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系统思考者,你能养成的最好的第一个思维习惯就是逆时间打断负循环。”
逆时间打断负循环,什么意思?
就是不要再顺着惯性思维继续往前,停下来,直接打断、引入更多资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来实现。打断这个不好的圈,中断它的负回路。
在这里,我其实想到了“背水一战”、“向死而生”这些词,又或者“逆向思维”。
“第二个思维习惯是顺着时间搭建正循环。”也就是说如果技能精进能让你获得成功,那么就运用联机学习,“以答案换答案”的方式获得成功,助你更加精进。
本书的第四章其实是在讲系统思维。作者说:“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
局,就是系统。
破局就要先识局。
前面我们说到“局”是一个圈,一个圆,而我们总是不容易跳出这个圆来认识它。
如果我们陷在一个局里面无法脱离,那就要跳出来,用全局的思维看系统。
这里涉及到两个改变: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
第一序改变:是在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是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而第二序改变,就是破局的关键。
因为大部分人的精力都消磨在了第一序改变,这恰恰阻碍了第二序的改变,就因为在第一序中花了太多能量,所以一直无法达到跃迁。
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事物不见系统”。
系统由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第一序改变的是元素,第二序改变的是关系。
今天,万物之间皆有联系。每个人都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系统,也会进入越来越多的系统。世界属于能看懂系统的人。
所有多层系统都有两个共同点: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向上一层跃迁。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作者在前四章讲了跃迁四个技能:只做头部、联机大脑、终生提问、理解系统。现在第五章讲“修炼自身”。
怎样修炼?
1、看世界:开放而专注。你对外界的看法,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书中说,这世界只有三种人:创造变化的人,拥抱变化的人,忍受变化的人。选择成为哪种人呢?最好不要做第三种人——忍受变化的人。
2、看自己:迟钝而有趣。迟钝也是一种竞争力。
“越是发展,越是大胆”,但是“速度越快,结果反而越坏”。
在一个资源很多、多重博弈的世界,缓慢反应的能力比敏感有效得多,迟钝比敏捷更重要。在管理复杂系统时,迟钝就是一种生存能力。迟钝的人懂得克制第一反应,等待重要的事情浮现。
文中75岁的管道工程专家的有趣,叫作多元;苏东坡的有趣,叫作超然;还有第三种有趣,叫作好奇心。
3、看人际:简单善良可激怒。让人看透,足够简单,表达善意和宽容。但遭遇背叛也要适当反击不纵容。
善良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而顶级的善良,需要顶级的聪明去理解。

网友评论